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杨月)“提出新农村建设后,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对每个村都进行了规划,国家投入很大,把学校盖起来了,卫生室盖起来了,路也修通了,很多设施都有了,结果发现路通了,人却没了。如今,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说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希望,这一点我觉得是比较突出的。”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曾业松在第二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说。
近年来,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作为小微经营主体,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最偏僻的角落,对就业增收、脱贫致富有着极强的带动性,这也成为不少“三农”问题专家研究的新课题。近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主办,中共遵义市汇川区委员会、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创业创新·不忘初心——脱贫攻坚,返乡创业”第二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第二届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48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这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有80%以上都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融合项目,54%都运用了网络等现代手段。应该说,这一波农民工返乡热潮出现具有相当合理性,既有农民工群体结构的变化,也有时代大趋势的影响。从农民工自身来说,多年在城市打工积累的人力、技术和资金优势,可以与家乡的资源进行对接,同时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也可以缓解两地分居带来的家庭分离之苦。
“返乡农民工如今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成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富贵家乡的宝贵财富,成为通过乡镇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的新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在发言中站在广大农民工的角度,将过去30多年的历史变革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包干”。二是打工潮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背井离乡,走出农村,外出打工。三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潮阶段。在亲情的召唤下,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大批农民工愿意选择回乡创业,建设美丽家乡,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未来,要继续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可持续的“创业潮”,曾业松提出了四点看法。一是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科技创新,发展在“互联网+”基础上形成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集成融合产业。二是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制度创新,通过与本地农民结合、与城乡各类企业结合、与各种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结合,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机制,形成经营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在县域这一级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与城镇居民下乡创业结合起来,形成互动和合作。四是进一步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工作,在完善政策措施的同时,建立一整套服务计划和实施方案。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