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就医圈: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
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这是高密市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他们鼓励市级医院向上挂靠市外三级医院,通过建立医疗集团、开展技术协作、设置远程诊疗站点等形式,积极引进市外优质医疗资源。目前,已建成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同仁医院、省立医院、省千佛山医院等15处三甲医院的技术协作医院和3处远程会诊站点医院,先后设立于金明、石学敏院士工作站以及2处泰山学者工作室,整体提升了县域医疗技术水平,建立起危重复杂病人上转和康复期病人下转的稳定渠道。高密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护士长张萍深有感触:“我们与北京安贞医院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上级专家每周二前来会诊手术,使很多原本打算去北京就诊的心脏病患者留在了本地治疗。”
一体六共,上下联动。随着医疗集团建设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高密市的居民看病就医不但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享受到越来越优质、周到、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在高密市中医院西院区康复中心,我们遇到了从解放军第89医院转诊回来的董大姨。她曾经因颈髓损伤导致截瘫,在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康复后,她基本可以站立并能够行走了,她和家人非常出乎意料,对医护人员非常感激。
据统计,2015年以来,高密市基层卫生院共向核心医院转送危重、疑难患者1100多例,核心医院下转康复期患者420多例,接收市外三级医院转回患者80多例,初步建立起“小病在社区、一般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的就医格局。
山东多地建立医联体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高密医联体的实践可谓是山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缩影。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类似于“医联体”的集团式的发展实践。其通过组建分院、托管、股份制改造等形式,与多家县级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开展了对口帮扶。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不过硬、技术设备不到位的问题,齐鲁医院由传统的单纯技术扶持模式转变为“扶持+合作”模式,与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和基层医院开展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济宁市则已有超过10家县级以上医院与十余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帮扶式托管关系,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模式初步形成;枣庄市则成立了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医疗联合体。分别以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以县区级卫生防治院、妇幼保健院(站)、二级以上医院儿科、妇科等为骨干,以乡镇公卫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以及计生服务站等为分支,整合了枣矿集团中与精神卫生、妇幼保健有关的医疗资源。
“医联体通过共享优质医疗服务,盘活了二级医院、社区卫生院的医疗资源,与之伴随的是,需要信息技术共享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也需继续深化。”山东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并没有盲目大干快上,而是一直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战略,不断推进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