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12月30日电 (姚小康 崔明瑜 鲁勇) 在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当下,农村患者越过村镇卫生院涌入城区医院,基层首诊比例偏低是现实中的医疗难题。为此,山东高密市积极探索分级诊疗的当地模式,通过打造医联体等办法,建成了基层15分钟“就医圈”。
“技术共享”:让基层留住患者
远程监护业务指导。中国青年网 鲁勇 摄
最近,高密市醴泉街道康庄社区66岁的郭敬民感到心慌气短,就近到醴泉街道卫生院就诊。医生建议他进行一次24小时远程心电监测。相关操作由卫生院的医生完成,但监测数据通过网络发送给高密市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分析。对这种新鲜的检查方式,郭敬民感到很满意,他高兴地说:“这样检查我放心,还不用往城里跑,真是太方便了!”
郭敬民是高密市建立医联体,并在医联体内部实行技术共享的受益者之一。据高密市卫生计生局局长戴志锡介绍,一直以来,高密市卫生院因受地理位置、人员待遇、所处农村的经济社会整体条件等因素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困难,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为发挥城乡医疗资源的最大效益,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高密市从2009年开始探索实行医疗集团化管理。
高密市把全市相对分为南北两区,分别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核心,以10处卫生院为成员,组建了“高康”“密康”两个医疗集团,实现全市基本医疗服务的一体化管理;以市疾控中心为核心,以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成员,组建“福康”医疗集团,并向下延伸至各卫生院,实现全市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体化管理。3个医疗集团是由核心医院和成员单位以技术和管理为抓手,通过人员培训、会诊转诊、管理指导、资源共享、学科建设、品牌文化、结对帮扶等纽带把集团成员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立起紧密型的业务合作关系。
高密市人民医院和醴泉街道卫生院同属“高康”集团,远程心电监测是高密市人民医院和卫生院进行技术共享的载体之一。高密市分别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基地,投资300多万元,建成远程心电监测、影像诊断网络分析会诊中心,进行远程心电数据、影像资料传送分析、专家远程诊断及治疗指导。并从全市选择了近200处卫生院、卫生室,投放了远程监测设备终端,实现了市镇村三级联网。
郭敬民经过24小时的心电监测后,又一次来到卫生院,取下了动态心电记录器。卫生院的大夫在微机上进行了数据同步,几分钟后监测数据就完整地传输到高密市远程心电监测网络分析会诊中心。在这里,有多年丰富工作经验的中心主任李民生经过认真分析,给出了专业的判断:“心律不齐,室性早搏1840个,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提示冠心病。”
李民生点击保存后,卫生院大夫的电脑上就能实时看到分析结论。4年来,两处核心医院已为7000多位有需求的患者进行了诊断,覆盖全市15个镇(街区),并挽救了49名有突发心肌梗塞指征患者的生命。此外,两处核心医院还与成员卫生院实现了远程影像会诊。在基层也能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服务,而收费是卫生院的标准,并免去来回奔波的辛苦,患者当然愿意留在基层。
专业共建是医疗集团上下联动的又一载体。各医疗集团核心医院与卫生院联合举办至少一个特色专科。市中医院投资160万元,购置9台血液透析设备,为经济开发区卫生院建立了血液透析中心,当地有30多名肾病患者在此治疗。市人民医院与大牟家中心卫生院合作建立了妇产科中心,吸引了周边昌邑、平度等地群众前来就诊分娩。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