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崇高的品格和博爱的家国情怀
我对岳父最为钦佩景仰的是他身上的两种伟大的精神,一是坚持不懈地探索真理,学无止境,几乎将所有空余时间都用于多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二是博爱的胸怀,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充满真挚的爱和慈祥的关怀。
我和成卓每个周末都去探望岳父母,几乎每次到家他都是在书房,见我们回来,他会出来与我们聊一会儿,就又回到书房工作去了。有时我想向他多请教讨论一些问题,但总是不忍心多占用他的时间。家里的几间大屋子都摆满他的书柜,收藏的书籍涉猎百科。听过他演讲的人都看到,他每次演讲从不拿讲稿,但都是他自己亲自事前充分准备腹稿,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加上他本身就满腹经纶,所以演讲时能够从容自信、富有逻辑和生动活泼。他曾经对我说,从岗位上退下后计划每年都出一本专著,但最想完成的是他酝酿已久的“虚拟资本论”。我曾经想过,自己有当年在厦门大学和人民大学多年学习《资本论》的功底,又有长期参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制定的实践阅历,也访学过国外不少著名高校和智库,工作几年就提早退休后,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协助岳父完成这部巨著,可惜现在为时已晚,抱憾终身。
从相识到常在他身边生活和密切相处,我深深感受到岳父是一位非凡的知识分子和伟大的社会活动家,具有博学博爱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精神,在岳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许多人的回忆文章都谈到他从不对家人、门生和部下动怒发火。我们一家人很和谐,每个人过生日的时候,岳父都会亲自弹钢琴并高歌几曲表示祝贺;无论他走到哪里,每天都会给岳母打电话;每次回到北京,在机场高速路上就会给成卓打电话,希望我们早到家里相聚。
岳父是一位时代的巨匠,胸中充满经国韬略。诚如其名,居安思危、忧国忧民,无论是否在位,每年都要给国家领导人提交自己亲身调研和深思熟虑后的政策建议,所研究的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记得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曾经请教他对未来中国的主要问题如何看,他特别强调要加强法治即依法治国的问题。岳父走遍了世界五大洲主要国家,坦率如实介绍中国实情,慷慨帮助国际友人了解中国,深受许多国际经济政治要人的信赖,为中国赢得了许多尊敬和好感,他去世后许多国际政要和名人发来唁电唁信。从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岗位退下后,他身兼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达沃斯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拉丁美洲协会会长、国际金融论坛主席等多职,亲历或组织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交流活动,每年都要接受英国BBC、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香港凤凰卫视等著名媒体关于中国的英文专访,赴哈佛、牛津等世界著名高校作英文演讲、出版英文专著等等,为促进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和相互了解作出卓越贡献。有一位中共前主要领导人曾经对他说过,您出国的作用比我更大。
近二十年来,我在不同场合听过岳父多次公开演讲,总是富有启迪和受益匪浅。但是,最令我感动难忘的还是两次特殊的演讲。一次是在我和成卓的小型婚礼上,他说:“两人相亲相爱步入殿堂,这只是共同生活的开始。此后难免有顺境和逆境,两人是否相爱更重要的是看能否携手走过逆境,荣辱与共。”还有一次,是在台湾参加他的小妹妹成露茜的追思悼念会上,他说:“人总是要走的,重要的是如何过这一生。父亲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把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自强不息。这是父亲最重要的遗产。人是星球上的过客。有的人早走一点,走的潇洒,走的利索,没有什么遗憾”,“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我将永远牢记他的话,并希望传承给后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