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 找准路子才能拔寨克难
“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西藏和四省藏区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讲道。
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帕当乡康阿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次仁便是这样一位热爱家乡、扎根基层、致力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藏族青年。
从2012年7月开始担任帕当乡切村大学生村官兼普村第一书记开始,康阿村党支部书记已是边巴次仁第三次担任村干部角色。虽然任职才一年多时间,但曾经贫困落后的康阿村如今的可喜变化,凝聚着边巴次仁的艰辛和坚持。
位于卡热圣山脚下的康阿村平均海拔4250米,有8个自然村,属于半农半牧村,共116户,686人。因为以农牧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以来,康阿村农牧民增收困难,致富无路,成了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81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2户88人,低保户15户78人,五保户2户2人,易地搬迁5户13人。
如此严峻的扶贫局面,并没有令边巴次仁退缩。如何当好领头雁?在经过调查研究后边巴次仁发现,狠抓基层党建,建立一个坚强的村“两委”班子,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才是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和源动力。
为此,边巴次仁切合康阿村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两学一做”、“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四讲四爱”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整体实效,和谐干群关系,又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桥梁建设、水渠修建等具体工作,带好“两委”班子的同时,在村民中树起了新形象。
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如何让这么多贫困户早日脱贫,成为压在边巴次仁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经过每户察看走访,我发现大部分都是因为缺少劳力,家里老弱多。根据这种情况,我认为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整村推进为主战场,以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扶持为重点,以减少贫困户人口为目标,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才能不断提高全村扶贫开发工作水平。”边巴次仁说。
为此,经过一番思考,边巴次仁积极结合相关脱贫政策,确保精准识别到户到人,帮助每户都制定了具体到位的脱贫方法,把贫困户群众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安排到力所能及的生态岗位上,看护树林、监测灾害、打扫卫生,使他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在家门口脱贫。
如今的康阿村已经开办了水泥砖厂加工合作社,在边巴次仁的带领下,水泥砖厂走上正轨,目前合作社已招收村民33人,实现人均年增收500元,使得无任何收入来源的贫困户能在家门口就业。
“2016年脱贫了3户12人,2017年计划脱贫16户54人,2018年计划脱贫15户52人。”边巴次仁介绍着自己的脱贫攻坚“战略”。
村干部曾开玩笑说边巴次仁“小小的身板寄托着全村人的梦想”,而在边巴次仁看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有心,没有办不成的事。”帮助村民们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才是他的最大梦想。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这是6月21日下午,习近平在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特困户刘福有家中察看扶贫手册。新华社记者庞兴雷 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