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首档治愈系网络综艺微视频互动栏目《青声系语》,孙晓丹(左)与搭档于林民(右)倾情出镜。网页截图
治愈课程,“青年之声”聚人气
2016年9月份,北京科技大学首档治愈系网络综艺微视频互动栏目《青声系语》正式开播。
“用小声音讲述大道理,用生动鲜活的载体增强‘青年之声’平台的用户习惯和使用粘度。”作为《青声系语》的团队创始人之一,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孙晓丹说,这是一次网络思政工作的试水。
2016年年初,孙晓丹和其他几位辅导员负责参编一本叫做《青年之声新生宝典》的书籍,书中的许多问题都来源于“青年之声”平台。“这挺有意思的。”工作中,孙晓丹发现了“青年之声”心互动板块的奥秘,“我们做青年工作的老师就是要解答学生所有需求啊。”
近几年,“网络思政教育”一直是各大高校团干部需要攻克的难题,孙晓丹认为,“青年之声”平台正和自己的工作内容高度契合。如何两者结合,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激活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孙晓丹想“尝尝鲜”。
结合年轻人的“短平快”的用网节奏,孙晓丹最终将“微视频”栏目作为网络思政传播的载体,选取“青年之声”平台上关注最多和点赞最多的热门问题和共性问题作为节目内容的载体,邀请学生以轻松幽默的“演绎式回答”作为思政教育的形式载体。
邀请大学生最喜爱的青年教师担当“网红主播”,也是《青声系语》栏目的亮点之一。栏目开办之初,因人员紧张,孙晓丹和另外5名创始人要兼职文案、导演、摄像师、后期制作等多项工作。除了这些,孙晓丹和文法学院团委书记于林民还倾情出镜,担当网络主播。通过镜头,这两名来自基层院系的团委书记向大家现身说法,亲民的形象为《青声系语》赚足人气。
孙晓丹把这档微视频栏目定位于“治愈”。“我们希望通过比较柔和、亲民、风趣的语言治愈同学们的困惑烦恼与淡淡的小忧伤。”她说,《青声系语》就像“青年之声”的影音版,有着春风细雨润无声的既视感。
截止目前,《青声系语》已经连续推出6期。每期栏目都聚焦青年学生最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保证制作的内容青年愿意看、肯分享、爱讨论为目标,围绕“读书:人美更要多读书”“爱情:恋爱这件小事”“大学入校:奔跑吧,小鲜肉”“爱国:你爱过吗?我,爱,国!”“锻炼:嘻嘻,更健康”“感恩:感谢你给我的光荣”等主题进行制作,赢得校内外广泛好评。节目自开播以来已经在腾讯视频、网易新闻和今日头条号上播映6期,选用“青年之声”上的热门话题6个、问题25条,最高播放量突破2万,累计吸引6万人次观看。
6期试水,《青声系语》人气满满。孙晓丹和同事们招兵买马组建了专业的栏目团队,他们在创新共青团改革的道路上又向前行进了一大步。
2017年已经开始,《青声系语》的转型升级也要破冰起航,孙晓丹说,“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就是要做点时尚前沿的新东西。”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