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专家三问《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批评是为了让你清醒

发稿时间:2016-11-28 07:1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张群

  剖析不是小题大做 批评是为了让你清醒 

董力为阿拉蕾洗头、吹发。网页截图 

  “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多呵护,那些性别意义上的意外伤害,会在其成长过程中留下太多伤痛和记忆。”黎陆昕语气坚定地表示:“从某种角度说,这个节目是在试探着社会的接受底线,对此要有明确的回应,不能含糊。对《爸爸去哪儿4》进行节目点评、剖析并不是小题大做,而是要把这种苗头灭失在最开始。” 

  他还分析指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联合国就通过了著名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纪青年行动纲领》,在这个纲领性政策文件中提出了政府要不断加强在青年领域的行动能力,并且确定了十个优先领域,其中一个就是“女孩与青年女性问题”。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单独强调,本身就体现着对女孩成长的特别关注。 

  至今20年过去,中国的政治、经济有了显著变化,同时,在传播技术得到极大改观的情况下,消费主义的文化状况也开始流行,在这种背景下,对女孩原始的伤害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我前面讲到的‘可能的软化与变形’,表现出界限模糊的特点,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敏感,细致地剥离给予辨识。” 

  他继续分析说:“《爸爸去哪儿》剧组的回应声明中有一个观点:拥有美好心灵的人总能看到更多光明。言外之意,对实习爸爸与萌娃之间那么多纯真与父爱的表达你们为什么看不到呢?这可真应了‘木桶理论’,更何况你那块短板还有原则问题。” 

  “听听萌娃说了什么,‘等我长大,我妈就把我嫁给你啦’;再看看实习爸爸做了什么,两个人睡在一张床上不说,还洗头吹头,萌娃则披着宽大的外衣,蓬松着头发。这些那么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与镜头都被保留和播出,你又如何‘杜绝恶意的揣测’呢?错了就是错了!严厉的批评并不是要棒杀,而是要你清醒!”黎陆昕声色俱厉地指出。 

  办节目要有大良心、大正义 要带着镣铐去舞蹈 

  未成年人群体的价值观还没有建立完善,他们还不能成熟地认识这个世界,节目中的一些细节和情节都可能会给当事孩子甚至更多孩子带来影响,其中就可能存在着负面影响,潜伏在孩子未来的成长中。 

  对此,黎陆昕明确地指出:“真人秀节目追求利益与收视率可以理解,但是,做这类文化节目必须以公益心为基础,做未成年人、教育类节目尤其如此,要有大良心、大正义,所谓‘大’,就是指我们的社会责任,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责任。” 

  关于真人秀节目如何健康发展下去,黎陆昕提出自己的建议。 

  首先,他提出了要“增加制作成本”的概念,他说:“节目制作要增加法律成本、道德成本和青少年心理咨询成本,专业人士的介入,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节目策划进行评估,提高制片过程的执行质量。” 

  在管理上要具体,他说:“剧组由什么样的专业人士构成要明确,各司其职。片子制作完成要有清晰的程序完成流程,该签字的必须签字,如果屡次出现问题,相关责任人就要退出这个行业。” 

  黎陆昕认为,媒体作为社会公众平台,某些不经意的细节展示传播后,很可能被放大,会激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远不是“拥有美好心灵的人总能看到更多光明”一句话就能够解决的。他说:“制作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节目,媒体人应该慎之又慎,自觉接受各类相关培训,从策划源头、制片过程、审核结果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有一点‘带着镣铐舞蹈’的态度,这样才有可能使真人秀节目健康发展下去。” 

  相关报道: 

  ①网友议"蕾力CP"炒作:可能导致一个孩子的悲剧 

  ②“蕾力CP”引争议 “问题在于节目导向和CP粉” 

  ③“蕾力CP”引争议 《爸爸去哪儿》回应:单纯的总是美好的 

  ④芒果TV就《爸爸去哪儿》发声明 网友说狡辩 

  ⑤专家谈“蕾力CP”:客观上挑战社会道德底线 

  ⑥专家谈《爸爸去哪儿》:真人秀首先要尊重"人"而非"秀"

责任编辑:杨晓霖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