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赣粤门户的绿色生“金”之路

定南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促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发稿时间:2017-08-24 15:2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邹畅

  中国青年网定南8月24日电(记者 邹畅)处暑时节,行走赣粤交汇之地,面扶清风眼收绿,龙狮舞动客家情。23日,“大美中国·生态赣鄱——全国重点新闻网站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活动”首站走进定南县历市镇修建村,一睹客家先民智慧结晶代表客家方围—明远第围。
  “去年大概接待了50多批的旅游团,小吃卖了近6000元。”村民谢连娣祖祖辈辈靠种地,如今,吃起了旅游饭。
  定南,江西与广东接壤之地,一个总人口只有22万的山城小县。朴实勤劳的客家儿女曾经靠山山倒依水水浊。如今森林覆盖率达81%以上,出境河流水质达到III类水质标准以上,绿水青山游人织,商贾纷至万象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正不断得到实践,建设开放、生态、幸福定南的目标正逐步前行。

  明远第围。中国青年网记者 邹畅 摄 

  作为江西省的南方“生态屏障”,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定南正用自己的探索,推动着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为建设大美中国,生态赣南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转变方式,留住绿色底色
  定南县天九镇,有名的畜牧产出大镇,曾经畜牧废料成为了当地生态建设“中梗阻”。
  “目前,我这每天消耗畜禽粪等农业废弃物转化成双孢菇种植有机肥达30吨,年处理农业废弃物近万吨,双孢菇年产1.8万吨,年产值3亿元。”落户该县天九镇陈坑村的江西省万佳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明介绍说。公司引进全套荷兰生产设备及隧道发酵技术,主要以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采用国际先进发酵工艺及蒸汽灭菌等生物防治技术,全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和添加剂。
  青山绿水人人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生活方式不断被现代人推崇。可生态为何屡遭破坏?

  图为工人采摘双孢菇。中国青年网记者 邹畅 摄

  “穷日子过怕了,外出务工又难,只能想着办法从山里要水里抓。”定南县天九镇天花村村民陈世强给出了答案。“现在我在厂里每天工作八小时每月都能拿到三千元,谁还愿意去做那苦累活。”
  近年来,定南县为更有效的留住绿色“底色”,做好生态与发展协同共进的文章,不但在建章立制上严把“生态关”,更在寻求一条生态与发展融合之路上苦下功夫。通过整合各类生态旅游资源,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造泛客家文化体验地、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有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要素。同时,通过扎实打好六大攻坚战,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现代物流、文旅产业、户外运动、总部经济等五大产业,有效为生态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发展保障和产业支撑,一改曾经一矿独大的局面。形成中国(定南)智能助残科技城、砺剑军民融合产业园、民定丰纺织产业园、中国(定南)模具城“两城两园”的全产业链工业发展格局。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环保能力强的企业纷纷强势进驻。绿色红利正不断让定南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创新思路,去除绿色杂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望着远处的村庄,一名从广州返乡创业的游子不断地呢喃着、憧憬着。他就是该县龙塘镇龙塘新村污水处理示范站的创始人郭铁成。
  “一体化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示范站不但投资小、运营成本为零,还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根据人口数来量身打造污水处理能力,非常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郭铁成介绍说。

  易地搬迁安置点。中国青年网记者 邹畅 摄

  易地搬迁安置点。中国青年网记者 邹畅 摄 

  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木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城乡环境治理则是生态环境保护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针对城乡环境治理投入大、覆盖广、形式旧、意识薄等问题,定南县委县政府主动担当、创新思路,走出了一条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环境治理的新模式。探索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三位一体”模式,有效为绿色发展去除杂色。龙塘新村污水处理示范站就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 

  同时,针对城乡环境卫生死角多,政府投入成本大,环卫队伍难管理等“顽疾”。近年来,该县通过综合分析各种模式治理的优缺点,摆出问题清单、算明经济账后,通过城区环卫作业工作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分别打包给企业进行治理。在盘活现有环卫设备设施存量的同时,企业与政府签订合同后,通过全方位的进行设备投入、技术人员培训,有效破解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缺乏建设资金的现实问题。而政府则以考核标准和服务效果向企业支付费用,有效打破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管干一体模式。经测算,对比该县自主运营,在引入社会力量进行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后,仅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一项就可为该县节省1600多万元的财政资金,其中当年一次性设备投入节省1300多万元,每年垃圾清运费用节省290多万元。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定南正不断成为广大居民的美丽家园,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因地制宜,绿色产业添“金”色 

  沿着弯曲的广场小道,看着广场上迎风“欢跃”的十多株“年长”油茶树,天九镇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的“老汉”任林添望着对面山岗上的5亩低质低效林说。 

  “5亩油茶林,一年榨2万元的茶油没问题。” 

  目前在定南,油茶产业不但是脱贫产业,更是该县绿色发展的“金色”产业。

  “由于油茶生长能力强,低质土壤也能较好生长,并且收益期长。我们通过把低质低效林改造和油茶扶贫产业有效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致富路。”定南县林业局党总支书记方京华说。 

  在生态建设中,生态保护需要力度,维持需要制度,而改造却是需要智慧。 

  截至目前,目前定南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8.6万亩,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5.3万亩,其中去年一年时间新造高产油茶林3.84万亩。其中带动159户贫困户走上油茶产业脱贫致富之路,解决3356名贫困户在油茶基地务工。共发放油茶补助资金3800多万元。2017年,国家开发银行更是确定定南县为 “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 全国八个示范点之一,直接带动4个亿的帮扶资金。 

  另一方面,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较弱的果业,该县严格控制开发“红线”和模式。按照我国南方科考队考证,定南县东江源流域有宜果山场15万亩,为了保持水土,源区内的果园全部采用了人工筑梯和反坡梯带,禁止机械作业,推广行间种草和间作,全流域仅开发了果园5.3万亩。 

  投入10多亿元实施“青山绿水”为重点的生态林建设、水土保持等九项生态工程;2016年新增造林4.2万亩,实施生态公益林项目62.91万亩,建设珠江防护林2.2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林0.4万亩;划定生态红线503.4平方公里;淘汰黄标车(4)465辆;淘汰落后炼钢产能50万吨;婉拒环保不达标企业160家,减少投资74.47亿元……而2016年换届以来,该县引进项目57个,总投资228.6亿元,超过了过去4年的总和。2017年上半年,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中2项指标增速进入赣州市第一方阵,3项指标增速进入赣州市第二方阵……形成国家级生态镇 1个、省级生态镇4个,省(市)级生态村30 余个。 

  增减交替见实绩,舍得之间现长远。定南正以它开放、生态、幸福的魅力屹立于赣粤两省交汇处。  

责任编辑:王冠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