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吴楚 通讯员 胡德旺)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以影像为代表的视觉材料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成为学术界特别是历史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读图”和“读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影像史料中发现历史真相?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影像研究中心举办第三届全国影像史学学术研讨会,针对影像史料的释读和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三届全国影像史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资料图
本次研讨会汇集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戏曲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等研究出版机构从事历史影像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摄影出版社等机构的代表,征集到论文近50篇,有19篇入选会议论文集。
“图像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读书之外,读图变得既方便又直观。但相对于传统文字材料规范的使用方式,影像材料的使用和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今年的研讨会从文本和影像的角度,分析了影像材料在网络时代传播过程中的专业学术问题,面对网络环境下鱼龙混杂的影像信息,会议成果不仅有利于推进历史学前沿问题的研究,对优化当下的网络视音频环境、增进影像材料传播的科学性也有现实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是全国传统史学研究的重镇,也是全国高等历史学科最早开展影像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单位。据了解,北师大2011年正式成立了历史影像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教研室,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影像史学”方向招生硕士点。自2015年1月开始,历史学院历史影像研究中心依托中心在实验教学和影像史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连续举办了两届全国影像史学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探讨的内容不断深入,引领国内高校影像史学教学研究稳步发展。
北师大历史影像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琼2014年撰文提出了“影像史学”的学术研究概念,并围绕这一概念的研究,在北师大开展了一系列相关课程,从实践层面证明了影像史学是准确解读、表达、传播和研究影像材料的对话平台。本次研讨会上,他发表了《从历史影像实验到影像史学研究——兼论影像史学学术概念的提出与研究路径》的论文,引发了业界的思考和讨论。
专家与学者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影像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资料图
会议期间,参会的专家与学者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影像实验室、研究中心,观看了历史影像实验室成员主创的历史影像代表作品和中心宣传片。对影像史学的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等问题深入交流,高度评价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影像史学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
影像史学作为历史学的新领域,在社会上和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会议总结阶段,作为全国影像史学三次研讨会的召集人,吴琼宣布了下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影像史学视野下的中国”。他说,“相信影像史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将给我国的影像文化传播注入强大的新动力,让历史活起来,对通过史料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