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深入基层 探查民情 清华学子实践出真知建言十三五

发稿时间:2016-10-20 11:3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正穹

  编者按:这个时代,毫无疑问,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面对这样的时代机遇,青年一代如何做?“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说道。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紧跟时代,在砥砺中前行。从即日起,中国青年网将持续推出2016年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系列报道,集中展示青年高校学子在实践活动中见证时代进步,实现自我成长的风采。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 李正穹 通讯员 王弋鹤)大二时,朱世奇曾代表清华大学校团委实践部,采访了当年的清华大学优秀实践个人王静。这位来自新闻学院的“实践名人”,告诉朱世奇自己的实践追求:做一个裤腿上永远沾着泥点的实践者。“后来这句话就成为了我实践的‘座右铭’,它不断激励我深入基层、探查民情,我将这句话告诉了许多同样对社会实践抱有热情的学弟学妹,希望将这份追求传递下去。”朱世奇讲道。

  朱世奇在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中学支教

  大二暑假,在北京到拉萨的Z21次列车上,朱世奇临时决定在完成在赴拉萨“书脊支教”项目后,继续赴贵州丹寨参加新闻学院的“清田工作站”项目——这将是他大二暑假参与的第四个社会实践。从山东德州到广州、深圳,从珠三角到西藏拉萨,再从雪域高原深入贵州山区,这不仅是大二的朱世奇一个暑假的“实践地图”,更是他三年社会实践之路的缩影。从参与者到组织者,从体验参观到调研走访,从国内到国外,凭着一腔热情和对社会实践的执着追求,朱世奇参加了十余次大大小小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一直行走在社会实践的路上。

  在“清田工作站”的项目中,朱世奇一行人来到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丹寨县,进行社会调研和纪录片的摄制,调研丹寨县由公益基金会与政府合作的,全新而卓有成效的扶贫、发展模式。调研中朱世奇了解到,基金会和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会切实了解每一个村寨的具体情况,了解每一位村民的实际需要,协助村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支持当地的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发掘发动乡间“能人”带领全村致富,还为每一个村寨量身定制发展模式,包括养殖竹鼠、种植草莓和继承发扬古法造纸术。

  朱世奇解释道:“这就是现如今我们常说的‘精准扶贫’,针对每个村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方案,精确而高效,其实早已有人在实践。”

  类似的实践经历,朱世奇还有很多。大一大二期间,朱世奇分别带领团队前往浙江温州龙港镇和珠三角,深入基层、走访农村与城中村,调研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巨大成效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阵痛”。在龙港,他们认识到中国“新型城镇化”拥有巨大潜力——小小的镇级行政区竟拥有五十余万的人口和数亿的年财政收入;在广州、深圳,他们看到中国超大城市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隐患与矛盾。朱世奇和他的队友们在在棚户区和城中村寻访小商贩和白领青年,通过纪录片讲述当地人与城中村的故事,讲述民众对巨型城市的感情纠葛。

  除了社会调研,朱世奇对于支教事业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他曾两次参与并带领“书脊计划”支队赴西藏拉萨和云南丽江进行暑期支教。“寓教于乐,拓展视野”,这是朱世奇对“乡村夏令营”式短期支教活动的理念。他和同学们通过一次次支教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假期。面对社会上对短期支教的议论纷纷,朱世奇一直在思考,但从未动摇。他始终坚信教育事业的意义,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更坚持自己对志愿公益类实践的追求。

  在支教中,朱世奇既认识到了教育对于个人、家庭、地区乃至国家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我国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均的现状。谈到支教经历带来的感悟,朱世奇讲道:“教育落后的根源在于民众思想观念落后。教学器材不足可以购买,需要教师可以高薪聘请,缺乏文具图书可以接受捐赠,但思维观念上对教育根深蒂固的轻视,才是落后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落后的症结所在。想要真正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教育事业,治本之策是潜移默化地扭转人们的观念。”

  朱世奇对社会实践的热情和追求,不仅体现在他参与的实践活动里,更体现在他的社工经历中。从院系实践组到校团委实践部,从组员到团委副书记,朱世奇一直在与社会实践相关的岗位上锻炼自己,服务同学。他在机械系实践组展现了卓越的奉献精神与极强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机械系师生的一致认可。在他担任实践组副组长和副书记期间,机械系的社会实践工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无论实践支队数量还是实践成果,都有巨大的飞跃。

  其中最令他自豪的经历,便是作为主要负责人,与同学联合发起机械系大型专业实践项目“机械力量(第三期)——中国制造2025”,将目光对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实践项目聘请了十余位来自产学研一线的企业家和大学教师担任实践导师,组建了包括七十余位机械系同学在内的十支支队,赴中、美、日、德四个国家的五十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参观调研。朱世奇带领团队撰写了25万余字的《中国制造2025行业研究报告》。“机械力量(第三期)”实践项目获得了“2015年清华大学社会实践金奖支队”的荣誉,他们的成果报告更是入选“清华学子建言十三五”活动的重点主题,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

  说起这段经历,朱世奇颇感自豪地讲道,“最令人有成就感的,莫过于能将自己的社会实践项目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从这些实践经历中,可以感到朱世奇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问题关注已久。“作为清华人,理应对国家的发展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心系民生、心系土地、心系中国社会与中国问题。”这是朱世奇对自己的要求。在大二的采访中,王静曾经向朱世奇转述新闻学院前院长范敬宜先生对同学们的教诲,“不要将目光仅仅放在天安门广场前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要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去”。朱世奇每次向机械系同学宣讲社会实践工作,总把这句话放在PPT最后一页,以此来激励同学,也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在贵州丹寨县拍摄盛大的“斗牛比赛”时,天空中还飘着细雨,河滩地上的斗牛场十分泥泞,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朱世奇不知不觉就弄脏了裤腿。当旁人提醒他时,他开玩笑地答道:“脏了怕什么,这才是裤腿上永远沾着泥点的实践者”。

责任编辑:吴章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