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治国理政河北新实践,全国网络媒体“走转改”集体采访活动进入第二日,中央、地方共40多家媒体记者团,走进牛岗乡台底村、安格庄乡田岗村、梁各庄现代农业园区,深入了解扶贫攻坚示范区易县的精准扶贫战略成效。
台底村:“三入股”模式精准助力扶贫攻坚
26日下午,记者团一行驱车前往牛岗乡台底村,一路上发现进村的路皆被郁郁青山环绕,仅有一条颠簸也还算笔直的小路通往村里。距离台底村越来越近,群山环绕的景致渐渐远去,路边上种着一排排整齐的苹果树苗,几个村民在果林中劳作。
提到村里的交通情况,牛岗乡党委书记刘玉民感触良多:“我们这个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附近没有任何国道,来去只有一条道,基本上从哪来从哪走。而且土地是一个‘沙漏子’形状的地形,上边的洪水冲击形成土地。”
截至目前,种种不利因素导致没有一家外来投资的企业愿意到台底村投资。更为重要的是, 村民思想相对闭塞导致发展困难多多。如此条件下的台底村,是如何借助精准扶贫、攻坚建小康的呢?
牛岗乡党委书记刘玉民回忆起那是从2013年9月开始,村干部在县委、县政府人员和河北大学专家的帮助下,走遍每块地、每道沟调研考察,决定种植苹果。并力争确保苹果第一年栽种、第二年开花、第三年结果,然后进入20年的出果期,给百姓带来切实收益。
这其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刘玉民认为解决百姓的思想问题是最大的考验。当时村干部都是进村入户,和百姓面对面、心交心地谈,并派出村民代表外出学习经验。“我们和百姓讲收入,‘掰开揉碎’地告诉他们种玉米的收益远远低于精准扶贫产业所能带来的收益,并带百姓们参观,慢慢地百姓们就认识了,理解了。”
具体来讲,台底村采取入股苹果扶贫产业的方式将村民组织起来,分别为:土地入股、劳务入股和资金入股。谈到这三种入股模式,刘玉民向记者详细介绍称:“土地入股,将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成为百姓日后分红的依据。资金入股是让百姓自己投资,初期百姓不入股,通过两年的发展,现在百姓的入股资金达到近40万,由不理解反对到现在支持。劳务入股是由百姓自己经营、管理土地,基本上是70元一个工,村民可以选择将合作社发出的劳务费入股。”
正在苹果园中劳作的村民赵秀平(女)告诉记者:“我们原来都种苞米,收益不咋的,后来我弟弟告诉我这个项目好,我们大部分都选择了劳务入股,等着到时候分红,大伙这两年对合作社特别满意。”
提到入股方式,71岁的老村民陈殿英(男)如数家珍:“我入股了四亩地,算是土地入股,而且我还参加了5千块钱劳务入股。这个产业不赖,比种玉米好多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人民选择了这么好的脱贫致富项目,政策好、苹果品种好、未来前景好,我们干活也特别有劲,感觉生活特有奔头。”
曾经的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思想保守,让这个“困难山村”成为扶贫工作的难点,山区扶贫的典型。台底村通过积极探索富民模式,在“三入股”模式的带动下,实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三受益”。用心、用情、用力打好了“狼山易水间”脱贫攻坚战。
老村民陈殿英参加苹果扶贫产业后,对自己的入股模式如数家珍
田岗村:“三产业”切实提高百姓收益
沿着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记者团走访来到田岗村。田岗村四面环山、三面绕水,生态环境良好,距离易县县城50公里。田岗村村头是一片绿油油的核桃林,不少村民正在修建水泥路,几只野鸽子从他们的头上飞过。
田岗村支部书记于长志向记者介绍了该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情况:“我们田岗村全村326户,951人,贫困户120户,319人。我们首先通过民主评议确定贫困户,做好了为谁来扶贫的问题。而后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村里进行了道路硬化,修了大渠、文化广场。解决了出行问题、安全饮水问题,还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观,给下一步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田岗村目前有三项扶贫产业:肉鹅养殖、核桃基地、花卉园区。百姓们通过扶贫产业可以得到三金,即“土地流转拿租金、园区打工挣薪金、合作社分红拿股金。”三金一起加快脱贫步伐,使百姓收益得到明显的改观,为精准扶贫注入持续的活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