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外文化交流活跃澜湄 区域合作“青年号”快车行稳致远

发稿时间:2017-03-21 09:5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开可

泰国清莱地方长官会见五国青年代表团青年。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开可) 3月19日,随着外国青年代表团从昆明返回各自国家,第12届澜沧江—湄公河中外青年友好交流活动圆满结束。从泰国清莱、清迈到中国昆明,来自中国、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的55位青年代表用9天时间在三个城市开展了文化交流活动。

  3个城市、9天、55位中外青年,三个简单的数字串联起了第12届澜沧江—湄公河中外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但是,这次交流活动积蓄的能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能用数字来表达的程度。55位中外青年代表背后是各自国家的青年群体。他们团结在一起迸发的力量,将使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五国青年代表团参加云南大学座谈会。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摄

  澜湄活力:青年交流让区域合作流动起来

  青年代表着活力,以青年活力带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的活力。通过青年之间的交流,为区域合作奠定更加厚实的民间基础,让区域合作之水流动起来。

  此次澜沧江—湄公河中外青年交流活动的起点在泰国清莱。诗纳卡琳皇太后行宫让五国青年代表更加了解泰国王室文化;鸦片博物馆展现了泰国政府为禁毒和发展替换作物做出的努力;皇太后大学则让青年代表们看到了一所与世界接轨的高等学府。在清迈,青年代表团们考察了惠宏开皇家发展项目。其中制作纯手工牛奶皂、播种、喂猪等都让青年代表们感受到了泰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让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李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皇太后大学和外国青年们一起参与的“抓子”游戏。四五个石子放在一起,抛起一个,然后从地上捡起另一个的同时还要接住落下来的石子。这个游戏在中国孩子中也很流行。“在中国很普遍,到了泰国以后发现他们也玩,觉得特别亲切。这说明我们在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方面是相通的、相互影响的,这就是中外青年交流活动的文化基础,是我们在一起非常开心的前提。”李豪说。

  3月15日下午,五国青年代表结束在泰国的行程,转换到昆明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小学、云南农垦集团、云南大学,青年代表们多角度了解中国的新变化。大型歌舞集锦《云南印象》更是让他们被聚集在云南省的少数民族的文化所震惊。

  来自越南的Dung在观看完大型歌舞集锦《云南印象》之后一直赞不绝口,说以前从没有看过这样的演出,希望能有更多的越南青年看到。

  澜沧江—湄公河中外青年交流活动让中外青年都注意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通之处。例如在中泰两国都很流行的“抓石子”游戏、所有人一起合唱《甜蜜蜜》等。交流活动不仅是求同存异,也是互相学习。

  “外国青年觉得中国对于青年创业的扶持力度非常大,非常支持青年人创业,这点非常好。”熊婉琳说。作为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熊婉琳特别注意到了在泰国的行程中,有很多志愿者和青年代表们一起参加活动。她觉得两个国家从志愿者的角度也可以开展交流,“虽然都是志愿者,但是在各个国家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有些志愿活动前期的筹备工作、招募志愿者等方面都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中国青年代表和柬埔寨青年代表在云南大学图书馆交流。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摄

  澜湄生命力:青年交流让区域合作更具有张力

  青年代表着未来,通过他们讲述中国的新变化和中国优秀文化,将更加具有说服力。一个青年可以影响一个青年群体。一个青年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之间友好合作充满希望,那么就会影响更多的青年加入,让区域合作更加持久、更具有生命力。

  至今已经举办了12届的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交流项目(曾用名“大湄公河次区域青年友好交流项目),已经成为中国青年和湄公河流域国家青年彼此了解的契机。

  “我们首先要知道发生了什么,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了解就没有办法说服别人去相信我们。” Monrada来自泰国外交部,她觉得澜湄流域的青年在区域合作发展中应该有所作为。“例如对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来说,我们应该知道这个流域的国家为合作和发展都做过什么。中国和泰国政府都在促进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都知道这条河流对于两个国家是多么重要。”

  Monrada说有了了解之后,更主要的是青年们要有主动的作为,“有了了解就该采取行动了。拓展我们的知识,和他人一起分享。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他们交流。这样,就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减少分歧。”

  在云南大学听完有关“一带一路”的讲座之后,Dung就冲到了作讲座的教授面前:“我特别喜欢中文。你刚才讲的特别好,我能听懂大部分。”记者能明显地听出Dung声音有些颤抖。

  Dung和她的几个同伴都是第一次到中国。在昆明的几天让她更加坚定了学好中文的决心。在给她送行的时候,她告诉记者说自己一定要学好中文,希望能再次来中国。“我们能成为很好的朋友。每个国家都希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可以一起发展。青年应该多向自己的朋友宣传友好发展(的理念),多向他们讲其它国家的文化。”Dung说道。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李豪用英语和其它国家的青年交流时,基本不会存在语言障碍。但是他也意识到,语言不通有可能成为中外青年交流的阻碍,“不擅长英语的青年代表交流就比较少。英语好的交流的就比较深入。”李豪说,“在文化层面、社会生活层面上,中国和湄公河流域国家是相通的,同源的。青年代表团中的很多人都没有来过北京,要鼓励更多类似的青年活动,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发现更多共通的地方。”

  青年力量不容小觑,不管是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区域合作中,还是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中,青年都是大有可为的。

  来自云南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的教授周琼认为:“中外青年有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可以做的。如果是在校大学生要学好自己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将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地方、国家的建设进一步联系起来,避免读死书,要把知识学活。”

  周琼介绍道:“现在国家外交战略中推行合作共赢的理念,中外青年交流可以打破地理、国家等界限,为双方的交流、合作做更多积极的努力,为实现澜湄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做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责任编辑:芮喆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