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有一种情结叫国家利益至上

——中国航发南方65周年国庆献礼

发稿时间:2016-10-03 14:1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岳巍

  编者按:丙申金秋,共和国迎来67岁华诞,又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中国,一路筚路蓝缕,历经艰难困苦,铸就盛世辉煌。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历史见证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不忘初心,四个全面开启筑梦新征程。昂扬的青春行进在路上,感受江山之锦绣,家国之和美,生活之斑斓,我爱你,中国!激情满怀,挥斥方遒……在国庆之际,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绚美国庆节·幸福阖家亲”系列报道,敬请青年网友分飨。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 岳巍)航空发动机,作为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因其制造要求的极端苛刻和复杂,而被喻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当今世界,能够制造飞机、导弹、坦克、大炮的国家有很多,但对于航空发动机却大都只能望而兴叹。

  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五个能够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之一。早在60多年前,这一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零一个月梦想成真。

  工房如战场,我们是兵将。任务若不完,誓不下火线。

  湖南省株洲市董家塅,是我国早期六大航空企业之一——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的所在地。在这里的厂区内,有一幢低矮的老式工房与其他现代化的工业厂房相比,显得更为特别。这里曾是国民党溃败后遗留下的兵工厂房废墟,新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便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

  株洲兵工厂旧照。中国航发南方供图

  创业在废墟 “南方人”自己动手建家园

  1950年,2000多名来自胶州、渤海、苏北等地的兵工战士星夜兼程来到这里,在一片荒凉的废墟上开始了株洲兵工厂的创建。1951年,中央决定将株洲兵工厂改建为航空发动机修理厂,代号331厂,以满足朝鲜战场航空发动机修理任务需求。

  兵工厂改建工作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中国航发南方供图

  改建工作是异常艰难的。由于地处山岭腹地,交通不便,资源匮乏,除了两栋破旧不堪的厂房外,就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

  失落过后,并没有灰心,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职工宿舍旧照。中国航发南方供图

  几根竹竿,数片草席,淋上厚厚的黄泥,就变成了堂皇的职工宿舍;由于没有水井,生活用水便成问题,取水完全来自一条小溪。每逢南方雨季,水壶里的水都是浑浊的泥巴水。也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第一代“南方人”开始了一边搞建设、一边搞研制的第一次创业。

  烈日搞研发 毛主席亲笔签署嘉勉信

  前一段时间,一篇名为《航空发动机到底有多难?》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开来,高温、高压、高速以及苛刻的耐持久性,让人们了解到干航空发动机的确很难。

  由于基础条件落后和技术储备不足,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试制也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挑战。在当时,航空发动机大都以活塞式为主,这种发动机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活塞汽缸的研制。为了让汽缸头尽快满足设计要求,工厂技术技能人员连续几天几夜攻关在生产一线。

  照片中依稀可以看到当时研发的场景和氛围。中国航发南方供图

  正是在大家忘我的努力下,汽缸散热片、汽缸和缸头热组合等几个关键工序先后被攻克,发动机上的第一个大组件——汽缸组合试制成功。

  南国之夏,酷日当空。在简陋的厂房里,工人们个个汗流浃背,尤其是电镀热处理等热加工工房里,更是炎热如蒸。

  1954年8月,是值得中国人铭记的日子。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连续几个月的日夜攻关,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比国家计划期限提前了一年零一个月。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嘉勉信,祝贺首台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

  毛泽东祝贺首台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的亲笔签署嘉勉信。中国航发南方供图

  这封嘉勉信是毛主席为中国航空工业亲笔签署的两封嘉勉信之一,一封嘉勉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另一封嘉勉装配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飞机首飞成功。

  也正是在这样厚重的殷切期许下,一代代“航发人”务实求精、创新图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奠定了“航发人”坚守国家利益至上的文化基因。

责任编辑:吴章勇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