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金之玥) “中国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曾经日本的一些问题。”日前,笹川日中友好基金运营委员长尾形武寿在中日环境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暨《日本坏境问题:改善与经验》出版图书发布会上说。作为“中国问题·日本经验”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与会专家称,报告希望从环境问题入手,以日本经验为中国社会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1973年3月23日,东京最高法院大会议室大门紧闭,里面正在开会,门口牌子上写着“关于公害病等特殊赔偿请求案件的处理问题”。各地赶来的57位法官正襟危坐。
“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大,民事案件变得越来越难以处理。”当时日本的最高法院院长石田说,“技术革命使人口集中到都市,现在公害病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然而,公害病对策的立法和社会环境还有所不足。今后有关公害病的冲突还会增加。虽然各地的法官都在努力工作,但光是传统的法律解释和运用,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新时代需要新的解释方法。如何运用新的法律解释方法,公正、迅速、正确地解决案件是民事审判的重大课题。”
研讨会现场。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金之玥 摄
日本从江户时代末期至今,出现过不少严重的环境问题,日本民众、政府、企业等在污染及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面前,遭遇过不少挫折,经历了艰辛的奋斗历程和制度化过程。报告以北九州市为例,阐述了日本在大气污染问题上的环境政策。
让日本环境污染状况发生转变、真正提升国民对公害问题关注度的是“四大公害病”,即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痛痛病、熊本县水俣病、新泻县水俣病、四日市哮喘。国民与日俱增的不满使得应对公害问题成为政治选举的焦点,过去日本将应对公害的对策建立在“配合经济发展”基础上的观念,也最终发生了转变。
同时,报告也描述了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在治理环境中的博弈,指出产业界特别是企业要坚持自由和责任原则,强化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日本环境卫生中心理事长南川秀树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我们希望尽可能全面传递日本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和实施的对策,并能对中国有所助益。”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笹川和平财团笹川日中友好基金会联合举办。笹川日中友好基金运营委员长尾形武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主任任勇等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活动。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