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知道熊猫却不懂中国?报告称文化国际传播软实力逆差待扭转

发稿时间:2017-05-24 10:5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月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 杨月)“无论是影片《投名状》《赤壁》,还是动画片《大鱼海棠》,都反映出当下中国影视面临的普遍问题:我们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但缺思想的深度、情感的厚度、人文的浓度。”日前,由湖北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7)》指出,我国目前在文化的国际传播上依然存在明显的软实力逆差”,目前我国对外输出的文化产品存在技术运用强、情感表达弱的问题,应得到更多重视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发布《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称,排在外国人认知度前三位的中国文化符号分别是熊猫、绿茶、阴阳。图片来源:中新网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我国不少文化产品在高技术运用的背后,依然存在思想肤浅、情感表达弱以及人文内涵缺乏等问题,我国在文化“走出去”上仍偏重于“供给”驱动。国外民众对中国自然资源的文化符号(熊猫、长江等)了解最多,认知度最高,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道释哲学思想、古典文学艺术的认知度极低。我们在国外举办了艺术表演,国外民众更多的是“看热闹”,极少有人能够“看门道”,中国文化“走出去”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未来,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怎么做?《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7)》指出,对于文化产品而言,技术的模仿、借鉴与突破仅仅是第一步,文化内涵和底蕴的传承、创新和传播才是重点。面对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文化产品一方面应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还需拓展民族文化的现代内涵,才能真正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并获得海外市场的认可。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来看,应该注重挖掘民族内涵,毕竟对于新信息时代的技术而言,只有平衡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求,它才能按照人性化的方式发挥作用,进而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中彰显“文化软实力”。 

  同时,报告特别指出,当下强调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绝对不是要否定文化的民族性。中国文化要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相应的贡献,也需要发扬中国精神、构建中国表达、增强中国话语权。面对文化多样性的世界,唯有立足本土无比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坚守并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主体创新,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交汇中,努力促成高技术(High Tech)与高情感(High Touch)的平衡与和谐,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影响才能在世界文化对话中迎来新的辉煌。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责任编辑:杨青山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