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警内蒙古总队一支队五中队政治指导员贺喜
贺喜(左二)与战士们进行交流。资料图
从电视“播音员”到战士“贴心人”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上学政治理论课,是每一名政治指导员的基本功。
因为上军校时经常参加各类演讲比赛拿名次,贺喜刚当上指导员时显得信心十足,可当讲完第一堂理论课后,结果却让他始料不及。战士们反映指导员讲课像播音员,电视里讲啥他讲啥,有的战士甚至直接对他说:“指导员,你讲的都对,但都离我们很远。”
为此,贺喜定下这样的目标:“提升自己、紧贴战士、增强实效”。他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一有空就钻到图书馆看书、找资料,用他自己的话说,“拿出了当年高考的劲头”。
为了给战士们讲好有关实现“中国梦”的政治课,贺喜冒着瓢泼大雨,跑到内蒙古大学聆听知名教授张志忠的讲座,到达教室时被淋了个“落汤鸡”。张教授被贺喜的诚意所打动,课后特意请贺喜到办公室交谈,并送给他许多学习资料。
这些年算下来,贺喜阅读了50多本理论书籍,剪贴了5大本学习资料,写下了3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10余篇理论文章在军内外刊物发表。
自己有了“一桶水”,怎样给战士们倒好“一杯水”,这同样是个技术活。贺喜为此动不少脑筋。
比如,为了传达好“两会”精神,贺喜在讲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时,他就会从身边例子说起,拿自己山区老家变化作对比,告诉大家党和国家一定会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带领大家共同奔小康。
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逐渐走进军营后,贺喜敏锐地觉察到,网络既能给官兵带来信息便利,也会给部队行政管理和思想教育带来风险隐患。为此,贺喜精心准备了一课《警惕微信时代的陷阱》,针对中队官兵上网时的各种不良行为进行疏导提示,帮助大家清醒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引导战士们安全上网、文明上网。
知兵爱兵 心中有兵
“只有知兵爱兵、替兵着想,才能真正带好部队带好兵。”这是贺喜这些年在基层工作最大的心得体会。
中队新兵赵伟(化名)因为从小父母离异而有些自卑情绪,不善与战友交流。为此,贺喜特意嘱咐班里战士要对他多关心,让他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己平时一有时间就把赵伟叫到身边聊天,拉他一起跑步、一起打球,周末带他出去散心。一段时间后,赵伟由之前的沉默寡言,渐渐变得乐观开朗了。
贺喜说:“每次做通战士的思想工作,都会感到特别幸福,这个过程很有成就感。”
令贺喜充满成就感的还有另一件事——他在中队把读书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到五中队后,贺喜将每个周六定为中队固定的读书日,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还定期安排读书交流,让战士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知识对于战士们有多重要。
贺喜就是这样,他从来都把战士的事当成最大的事,时刻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都记在心头。
然而,用在战士们身上的精力多了,花在陪伴家人的时间就自然少了。贺喜也常常因此而心怀愧疚,那年因为自己照顾不周、导致妻子怀孕后意外流产的事情,至今令他自责不已。
贺喜说道,“军校毕业后,我就一直在基层工作,可以说,我最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和战士们在一起摸爬滚打,但我从不后悔,因为我打心底里热爱身边这群可爱的兵。”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