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专家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安装保护软件过滤内容仍需论证

发稿时间:2017-01-24 20:5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月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杨月) 国家网信办起草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由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公布后,目前还在征求意见阶段,就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强烈反响。1月23日,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就该条例举行了专家座谈会,专家表示,安装保护软件过滤内容的条款尚需继续论证。

  座谈会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送审稿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网络平台服务的,应当对其所登载的信息进行审查;发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信息的,应当采取措施进行过滤、删除或屏蔽。并规定,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商在产品出厂时、智能终端产品进口商在产品销售前应当在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胡发清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未成年人上网的保护软件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进一步论证。不宜以国家名义鼓励并支持研发、生产和推广,而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国家和政府进行相关的引导。

  胡发清以2009年我国曾推出过的“绿坝-花季护航”保护软件为例指出,该软件的初衷是通过软件自动识别色情图片、色情文字等不良信息,对之进行拦截屏蔽。但该方式存在不少隐患:一是它很容易被破解;二是通过频繁截取屏幕返回服务器方式来判断不良信息,无谓消耗掉大量的系统资源;三是软件安全性存在较大风险;四是过滤不良信息的方式单一死板,比如软件实现了“当肉色占到屏幕一定比例,就会自动断网”的效果。在实际使用中,当屏幕出现肉色的黄牛图片时,网络也会断掉,导致很多人直接将其卸载掉,造成极少人使用的尴尬局面。

  如何应对?胡发清认为,对于完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软件防护措施,更好的解决方案,一是使用并完善操作系统中既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模块,适时增删并及时更新智能终端中保护模块的黑白名单。二是加强对监护人智能终端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的教育,引导未成年子女正确使用智能终端设备。一味用堵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未成年人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的问题,应该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即使用堵的方式进行补救,也应该是堵在网络服务器的源头,而额外开发一款独立的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是无效甚至有害的。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约占全体网民的23%,达1.6亿。调查显示,有90.1%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未成年人逐渐成为网民主力军,深受网络影响。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密切相关,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领域。

  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司法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牛凯表示,互联网发展迅猛,未成年人是网络“原住民”,和网络有天然的亲近感。与其考虑安装软件过滤内容,不如从根源上进行网络分级,并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是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减少互联网对未成年人负面影响的根本途径。之所以一些发达国家很少出现未成年人网络上瘾的现象,就是因为网络素养教育做得好。”

  牛凯认为,应把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可以通过共青团组织以社会教育的方式进行,再逐渐进入课堂教育这个教育主阵地。目前很多少年宫已经开设了网络素养课程,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经验。应进一步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和公益性组织开展丰富具体的体验和教育活动项目,宣传和普及网络素养教育。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还就网络信息内容建设、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障、预防和干预、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责任编辑:王书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