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硕良勋:把论文写在农村脱贫攻坚第一线

发稿时间:2017-01-04 17:12:53 来源: 河北地质大学 中国青年网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河北省委决定从2016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选派约5万名优秀干部驻村扶贫。作为对口扶贫帮扶单位,河北地质大学很快组建了一支工作组,进驻到辛堡乡缺水严重的王家窑村。应驻村工作组的要求,硕良勋及其团队义务承担河北地质大学对口扶贫村张家口阳原县辛堡乡王家窑村及周边村庄的井位测定任务,经过艰辛努力,指导当地多个村庄打井出水,出水量远超预期,实现了在贫水区找水的重大突破,为解决当地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做出重大贡献。同行评价他“是一位极其严谨、认真,讲方略、讲科学的水文地质工作者”,而在当地村民的眼中,他不只是“找水能手”,更是他们不会忘记的“挖井人”。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把论文写在了农村脱贫攻坚第一线。

  打井现场

  做老百姓不会忘记的“挖井人”

  张家口阳原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有闻名世界的人类发源地泥河湾,也有丁玲笔下的桑干河在静静流淌。然而,从地质学角度讲,这里属于湖相沉积地层,是典型的贫水区,尤其阳原县的辛堡乡,位于桑干河和壶流河临近的近谷坡地带,沉积物颗粒很细,地层呈水平分布,地下水径流与补给性能差,缺水成为乡里扶贫开发道路上的“拦路虎”之一,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王家窑村的地质条件和先前的找水工作结果一度使村里、乡里对村中成功找水失去了信心。工作组进驻后想到了一个人,是在井位测定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具有成功先例的河北地质大学硕士生导师硕良勋教授。

  “他当时手中承担着一个预估年产值上千万的矿泉水井位测定项目,放下这个工作会失去什么,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但是听了我介绍情况,他二话没说,当即应允。”工作组组长郑炳章回忆说。

  2016年3月19日,北方的寒风依然凛冽,硕良勋带着他的团队来到王家窑村,开始实地勘测。一连三天,硕良勋和他的团队带着仪器奔波在丘陵、河谷和盆地之间,与扶贫工作组吃住一起,完成了首次勘测。

  对于王家窑的打井条件,硕教授的解释深入浅出:“这几个村地处所谓的贫水区,不仅仅是其地下水给水不足,最重要的是其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有水抽不出的症结。”他边说边拿起手中的一个茶杯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如果这个杯子里装的是豆子,再注入水,我们拿吸管可以抽出水;如果把豆子换成面粉,这水就不容易抽出来了。辛堡乡就是这样的水文地质条件,所以,在这里找水会比其它地方困难很多,会面临找不到合适井位的困境。”

  面对别人不敢或者不愿意承接的工作,硕良勋却不想放弃,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精神一直是他前进的动力,当前力挽狂澜、不扭转颓势誓不罢休的学校领导班子是他的楷模。他说,“以李军书记和王凤鸣校长为核心的学校班子不畏各种艰难和不利因素,勇往直前,敢于确定学校发展划时代的“三大目标”,并身体力行直到成功。我受党和国家教育培养多年,是上大学期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了,我时刻都不敢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愿意为老百姓做‘挖井人’。”

  用知识和技术为百姓谋福祉

  除了职责所在,身为一名农民的孩子,硕良勋深深知道,“农村老百姓生活不容易,没有技术,光有力气,很多事情是干不成的。身为大学教授,我所理解的大学精神之一就是服务社会,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用在为老百姓谋福祉上,如果不能在扶贫工作中有所作为,我觉得良心上过不去。”这就是他心中最朴实的“老百姓情怀”。

  此后,硕良勋自费驱车往返石家庄和阳原县五次之多,每次奔波一千多公里,还自掏腰包为团队学生发放生活补助,经过一个半月夜以继日的勘查、整理、分析、研判工作,他和团队在井位测定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找到了水只是解决眼前问题,长远考虑,要会养水,肯育树,把水脉留住,要在合适位置蓄水,发展养殖产业,打造用、养与开发相结合的良性生态环境。”硕良勋在跟乡长、村长座谈时,尽其所能为村里脱贫致富建言献策。在得知王家窑村出水后,乡里希望硕教授能为其他几个缺水村找水。他深知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挑战,但还是坚定地答应了。此后他和团队为辛堡乡的南辛庄、北辛庄、棘针屯、破砦子等几个村开展了井位测定工作。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几个村相继找到了水。就北辛庄为例,近年先后已经打出三眼报废井(出水量过小),本次测定的井位不仅打出了水,而且预估的出水量在50m3/小时左右,远远超出当地成井标准(30m3/小时);破砦子村出水量预估也在40m3/小时左右,其它几个村的找水工作也都已完成,陆续打井。而在此前,以王家窑村为例,靠上世纪80年代打的一口旧井,持续抽水不到两个小时就抽不上来水了,仅能勉强维持村民生活基本用水,更别说支撑其它产业脱贫致富了。

  为人生价值“测定井位”

  跟着硕良勋一起承担这次找水任务的,还有河北地质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勘查技术工程专业的学生。“作为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很难得;跟硕老师一起完成找水任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专业才能,我们觉得也很幸运。”杨松是学生团队成员之一,也是硕良勋个人出钱资助的贫困学生之一,说到与硕老师找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感触颇深:“认真负责,把事做好,注意安全,这是硕老师给我们的嘱咐,话虽简练,但字字如凿,深烙心中,这是他一贯的风格。”杨松说。

  走进辛堡乡,硕良勋带着学生们现场考察地形、山脉、地层、裂隙发育和水脉走势,平时课堂枯燥乏味的知识,如今在实践中变得鲜活起来。跟着他走过山山水水,领略人生风景,感悟人生真谛,同学们受到了课堂以外更为广博深邃的人生历练。“要做有用的人,心态要好,观念要正,言谈要紧,不说废话,干净利落,不模棱两可”,这是硕良勋对学生的一贯要求,不仅适用于地质勘查任务,更是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和滋养。

  什么是“地质精神”?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硕良勋用他的行动给出答案——“在这里,前人找水有失败先例,困难和挫折可想而知,但是,我上了这么多年学,我所掌握的专业技术难道不就是为了向困难攻坚,为百姓谋福么?既然来了,就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回忆自己刚刚进入河北地质学院读书时,硕良勋满怀深情地说,“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为我们讲授第一堂地质勘探课程时,就提到了地质行业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到矿产资源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多年来我一直铭记在心,并时刻践行,大到为国家找矿找油,小到为百姓找水打井,作为一名地质人,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服务国家和百姓紧密相连,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

原标题:硕良勋:把论文写在农村脱贫攻坚第一线
责任编辑:西湖雨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