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发布《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衡量生态投入与人类发展》。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正穹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李正穹)12月1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发布《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衡量生态投入与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中国城市目前正以资源过度消耗及环境污染为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但在“新常态”下开始的新一轮调整为中国城市转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中国城市若能采取综合发展方式,将能走在世界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最前列。
通过对35个大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的评估,报告提出,中国的主要城市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上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全部达到了高人类发展或极高人类发展,对医疗健康、教育、经济等方面的持续投资意味着中国主要城市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是,这种高水平的人类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35个大中城市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普遍有所增加。
评估的35个城市中,北京、杭州、天津、青岛、大连、沈阳、长沙和济南已经采取措施改善现状,如推广清洁能源、发展绿色交通、限制城市无序扩张、改善垃圾管理等。报告建议将这些措施进一步推广至中小城市,因为未来几年中小城市将会实现最为显著的发展。
报告提出,目前为止,中国采取的是以增加生态投入促进人类发展的传统城市化路径,在日益增加的生态投入已经开始损害人类的危急关头,需要实现两个“脱钩”,即经济增长与生态投入脱钩,生活质量与经济增长脱钩,“未来的城市生产和消费必须是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的”。
报告也认为,中国城市作为产业中心,必须发展第三产业、实行污染防控、采取循环经济战略、迅速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及能源利用效率,以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报告指出,《新城市议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国际及国家政策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框架,这些必须得到切实落实。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