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蕾力”风波谁之过?莫让童年在娱乐至死中消逝

发稿时间:2016-12-01 11:4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朱梦琪)一边是“打破未成年人保护底线”的质疑,一边是“拥有美好心灵总能看见光明”的回应,随着新一季的开播,一向宣称主打“亲情牌”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饱受争议。

  在《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中,23岁的中国击剑运动员董力和4岁女孩阿拉蕾组成的“临时父女”组合,很快成为节目的“流量担当”。然而,不少观众显然对这样的“创意”并不买账。

董力与阿拉蕾的“实习父女”组合饱受争议。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络上,观点交锋互不相让。一方认为,“临时爸爸”的设定给性别教育带来错误示范,容易误导未成年人放松对潜在危险的警惕,而由此异化的“父女CP”炒作更是扭曲的价值导向。另一方则支持节目组的声明,主张“用善意的眼光来看节目,杜绝恶意揣测与妖魔化解读”,认为,“实习父女”关系传递的是一种教育新模式。

  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就此事采访了青少年心理、成长、维权等多领域的专家。多名专家表示,娱乐性节目打乱了儿童成长的有序性,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凡涉及未成年人的节目必须严格遵守公益性和爱护性。“哪怕是1%的伤害,我们也要坚决说不!”

  11月22日,《“青年之声”在线访谈:CP的正确打开方式》播出后,讨论再次升级。23日,《爸爸去哪儿》总制片人周山作出回应。他表示:节目中所有可能产生歧义的画面、情景和语音内容已经整改,在之后拍摄的节目中,将加入“怎样与陌生人互动”等儿童自我保护的教育引导内容。

  恋父情结,与“性”无关

  “等我长大了,我妈就把我嫁给你了!”10月21日,《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开播仅一周后,阿拉蕾的童言无忌就成为节目组、部分媒体和公众号紧抓不放的“亮点”。“霸气告白”“实力撩爸”“蕾力CP”等敏感字眼出现在《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大规模的宣传中。

  “女孩恋父、男孩恋母,这在儿童性心理发育中的必然经历,绝大多数的孩子在3岁到6岁时,都会经历这个时期。”在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看来,儿童口中的“嫁”并没有成人世界里性的色彩,更多是表达不愿分离的意愿。“但由于儿童的语言能力较弱,所以只好选用了一种成人化的表达方式,这其实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阿拉蕾的童言无忌成为节目炒作的“亮点”。视频截图

  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常会将异性父母作为依恋对象,在精神分析学中被称为恋父或恋母情结。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赵悦辰解释,在正常的家庭关系中,孩子能够自然过渡这个阶段,发展出作为独立个体成熟的性心理。

  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性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他们开始产生性别意识、自主意识,并期待发展同伴关系。在赵悦辰看来,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渡过在这个特殊阶段的最佳方式。“参加真人秀对于阿拉蕾来说是成长中极特殊的一段经历,她的卷入度和投入度也随着社会关注的广泛性而提高。”这也是赵悦辰感到担忧的原因,“一个孩子本应在家庭关系中正常地发展他的性心理,而这一特殊事件却打乱了他成长的有序性。比如阿拉蕾会发现与新爸爸在一起更受关注,在这么幼小的时候,外界的强大刺激会造成孩子极大的困惑,她无法消化和理解,最终可能就会导致一些错误的认知。”

  原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青年成长与发展研究学者黎陆昕认为,孩子在三四岁时,开始对所经历的事情有比较清晰的记忆,而童年时期的记忆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非常深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排除会有一些被软化和变形的问题出现,而孩子的成长或许就因此而出现偏失。”

  孩子的内心,你真的懂吗?

  真人秀节目以其纪实性、冲突性、游戏性特点吸引观众眼球,流行于世界各国。目前,学界基本认同的是:“真”即真实环境、真实记录;“人”即展示自我和人性;“秀”即过程和规则预先设计。

  根据真人秀的定义不难看出,被控制的色彩不可避免。“真人秀中的儿童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表演,对他内心来说可能是讨好性的,为了满足成人的愿望和要求,而忽视了他自己独立的空间和个性表现。”因此,宗春山认为,这种表演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孩子自然的发展和成长。

镜头中呈现出董力与阿拉蕾共睡一张床。视频截图

  “小女孩在四岁时进入了剧组,要服从和完成导演的安排,节目会面向很多成人观众,因此,这个拍摄经历会融入相当多的成人信息。”赵悦辰告诉记者,由于儿童和成人价值观的差异性,当孩子需要突然面对一个虚假的家庭和复杂的环境时,他的心智必须被迫地快速成熟。“这种‘催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很难察觉的,甚至导致‘拔苗助长’的悲剧。”

  电影《楚门的世界》常被视为真人秀遭遇道德拷问的极端案例,在真人秀中,现实与表演的边界变得模糊化。“在真人秀节目中,人人都有一个扮演的角色。但成年人的心智相对成熟,能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而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困难的。”赵悦辰说。

  制作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真人秀,往往最易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不具有主动选择的权利,迫于外界的压力,她必须被动接受和适应。随着节目的结束,她又必须面对分别。她该如何界定和处理这种关系?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情感造成一定的冲击。”宗春山认为,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被迫适应一种亲密关系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孩子本身是自然的,为何要让他们去装腔作势、扭捏作态?”

  面对1%的伤害,请坚决说不!

  在《爸爸去哪儿第四季》11月4日的节目中,阿拉蕾洗完澡后穿着董力的衣服,露出肩膀的画面成为网友痛批节目组的证据之一。随后,裸露、亲吻、换衣服、共睡一张床等镜头一一印证:董力与阿拉蕾的亲密互动,超越了成年男子与女童的界限。

  黎陆昕认为,节目组的声明中关于阿拉蕾洗澡换衣服由女编导专门完成的说法,实际是一种推辞。“24小时拍摄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但这仅仅是一种工具理性,追求的就是保障所谓的收视率,而整个节目缺失的是价值理性。”

阿拉蕾身穿董力的衣服,露出肩膀的画面被播出。视频截图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宣联委主任、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沈腾看来,模拟生活并不能等同于真实生活。“孩子的放松状态是基于父母的保护,而在节目中,阿拉蕾是在警惕性不足和保护不完整的情况下裸露了上身。”沈腾认为,即使拍摄中有其他人员的参与,都与孩子和自己父母相处的性质具有根本差别。

  从低龄儿童性别教育的国际案例来看,在美国,对于低龄孩子的性别教育,从如厕开始,幼教老师会解释背后原因;在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基尼指出,应该爸爸带儿子洗澡,妈妈带女儿洗澡,让孩子从小注意保护隐私部位;在英国,英国防止虐待儿童协会制定了一个防范儿童遭遇性侵害的简明原则“Pants”,其中包括“私处就是私人的”“你的身体只属于你”。

  “娱乐是成人化的,是没有什么原则的。孩子一旦被消费,成为大众娱乐的对象,对他的价值观形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宗春山表示,无伤害原则是儿童保护的重要原则,它不是以数据作为参照标准,完全基于主观上对可能造成伤害性的判断。“儿童保护必须做到零容忍,哪怕是1%的伤害,我们都不能做。”

  在与未成年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国内外都尊崇遵循两个原则,即公益性与爱护性。沈腾强调,如果不是基于公益的方式方法和爱护的内心追求,一切行为都可以被禁止。“不能因为部分受众对节目的支持,而利用孩子的无知性。不以公益的手段、爱护的追求作为主要目的,都可以被列为非法行为。”

  “切莫利用孩子的无知,当作成人世界利益的推手和娱乐的玩偶。”黎陆昕呼吁,还给孩子一个纯净、完整、安全的成长空间。

  相关报道:

  ①网友议"蕾力CP"炒作:可能导致一个孩子的悲剧

  ②“蕾力CP”引争议 “问题在于节目导向和CP粉”

  ③“蕾力CP”引争议 《爸爸去哪儿》回应:单纯的总是美好的

  ④芒果TV就《爸爸去哪儿》发声明 网友说狡辩

  ⑤专家谈“蕾力CP”:客观上挑战社会道德底线

  ⑥专家谈《爸爸去哪儿》:真人秀首先要尊重“人”而非“秀”

  ⑦专家三问《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批评是为了让你清醒

  ⑧一位母亲公开信呼吁删除“蕾力CP”不妥文章视频

  ⑨“蕾力CP”专家谈:不能因为收视率 利用孩子无知性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责任编辑:朱梦琪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