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清华学子行走“一带一路”纪实:立足中国参与世界发展

发稿时间:2016-10-18 19:2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正穹 景嘉伊 王艺璇

  编者按:这个时代,毫无疑问,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面对这样的时代机遇,青年一代如何做?“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说道。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紧跟时代,在砥砺中前行。从即日起,中国青年网将持续推出2016年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系列报道,集中展示青年高校学子在实践活动中见证时代进步,实现自我成长的风采。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 李正穹 通讯员 景嘉伊 王艺璇) 在南萨哈林斯克最繁华的商业街边,排布着一些批发衣物和墨镜的摊贩,来往客流于此驻足挑选。从哈尔滨远赴他乡来此做小商品售卖的刘女士,生意最好时拥有八家店铺,雇佣当店员;时逢卢布贬值,她仍然支撑着两家店铺。刘女士店里的货物均从莫斯科航运送而来,从订货到取货共花费七天时间。

  “为什么不从中国东北直接进货运过来呢?”有人问道。

  “海参崴的货物容存量太少了,那里为了保证矿产、木材、油气的运输,是不开通民间货运的。”

  以上对话场景,来自清华大学“大篷车课堂”的日常一幕。今年7月,来自6个院系的20名清华学子,飞跃国境线以北,来到库页岛,历经十天,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时,艰苦行走在“一带一路”建设关键点、中国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的领土上,进行实地考察。

  与此相似的是,今年暑期,共有66支队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社会社会实践支队、累计482人走出国门,将目光投向广袤的“一带一路”沿线天地。他们行在路上,以经贸调研和文化交流为主题,立足中国参与世界发展,面向今朝求索明日之路。在这个没有讲坛的第二课堂,清华学子用行胜于言的方式,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出发:向着丝绸之路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联通欧亚、传递和平、共建繁荣的丝绸之路,从此“问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15世纪初,明代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远渡重洋,满载商品的船队往来于30多个国家之间,“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开辟出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

  古丝绸之路以其连接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著称于世。驼背承载的不仅是茶叶和丝绸,更是精神的传递;航海舵手面临的,不只是路途的遥远,还有文明的距离。

  在这条道路的起点处——中国广袤的西部疆域,清华学子首先投去了目光。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疆边境跨境自由贸易区现状调研”支队,通过对阿尔泰山南麓的北屯市调研,从政府工作、企业运行、商户采访等方面入手,收集新疆的边境贸易口岸建设的一手材料。

  在北屯实践中,他们了解到北屯市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于是他们选择采访了农产品跨境贸易公司董事长杜立民。杜先生1980年独自一人从河南来到北屯,白手起家一步步走到今天,他说,相比现在产品经陆运到天津等港口再经海运输往国外,一带一路政策落实的话,直接通过北疆口岸运输货品到欧洲缩短,风险降低,更利于开拓新市场。

责任编辑:邹畅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