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冉霞委员:扶贫不能靠“扶起来”而要“自己站起来”

发稿时间:2016-03-01 21:4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包松娅

  中国青年网北京31日电(人民政协网记者 包松娅)来自贵州毕节的全国政协委员冉霞参加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之前,又专门去了一趟她的定点扶贫村——金沙县马路村,远远地走到布满泥泞小路的村口,68岁的夏桂枝大妈抹着眼泪迎了上来。 

  “夏大妈一家六口,是我们经常去的五家贫困户之一。通过三年的对口帮扶,夏大妈的儿子和孙子都通过技能培训在外地做起了临时工,生活刚刚有点起色。”听记者说要采访“精准扶贫”问题,做了十几年基层扶贫工作,接触了太多贫困苦难折磨下人生的冉霞,一时间竟有点语塞,她向记者先描述起了自己来参会前的一幕。 

  冉霞跟着夏大妈走进山坳里一所低暗的小房子,昏黄的灯光下,上次来还身体硬朗的夏大妈的老伴儿侧躺在靠墙的小床上,微闭双眼,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夏大妈揉着红肿的双眼告诉冉霞,“年前刚查出来的肺癌。” 

  “因病返贫”四个字,成了夏家硬生生的现实。 

  “普通老百姓都负担不起高额的大病诊疗费用,更不用说这些刚刚脱贫的农户。”冉霞说,几年扶贫工作的成效在一场大病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要取得扶贫攻坚工作的最终胜利,仅仅依靠物质上的“扶”是不可持续的,要针对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增强贫困人口对贫困的“免疫力”,以医疗保障“兜底”,让他们有能力自己“站起来”。而这恰恰也是“精准扶贫”“订单式扶贫”的要义。 

  这次全国两会,冉霞带来的三份提案中,有一份还是关于“扶贫”。年年都为贫困人口脱贫鼓呼,这是冉霞的“惯例”。在今年的提案中,冉霞提出,让我国贫困人口有能力自己站起来,增强脱贫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教育”,但这个“教育”不仅仅指学校教育。 

  “物质脱贫容易,精神文化脱贫难。要脱贫,根源上还是要依靠大家内心深处,用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只有自己有动力,生活才会持续改变,靠别人推着走是不行的。”冉霞解释说,无论“扶贫先扶志”还是“变输血为造血”,都需要通过教育去改变人的思想。贫困地区的学龄人口在学校教育中能实现“教育一人,脱贫一家”;已经辍学打工的孩子可以靠免费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生活质量;至于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已经逐渐固化的成年人,要加大思想意识和文化教育,针对帮扶中“不愿不能不会”的人群,不断鼓励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让冉霞无比欣慰的是,当前党和政府把“扶贫工作”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力量在关注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冉霞所在的民盟中央,今年以党派提案的名义,也提交了一份《关于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的提案。 

  提案提出要改善区域性教育发展困境,推动教育资源更精准地向贫困地区倾斜,要重视个体性的致贫因素,探索针对贫困家庭的“订单式”教育扶贫,还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特困儿童、患病儿童)的教育帮扶,给予他们更多关爱。 

  “这些话同样说出了我们基层扶贫工作者的心声。”冉霞说。 

责任编辑:杨青山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