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振兴十年”:让科技薪火相传 开启青工“选木育林”之路

发稿时间:2016-08-09 16:5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首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数控车工冠军孙思国(时为沈阳机床集团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营销技术支持,现为沈阳机床集团进出口公司土耳其分公司市场经理,资料图)

  “振兴杯”让青工人生不留遗憾 只留精彩

  首届“振兴杯”,沈阳出了两个冠军,一个是钳工组冠军曲骊,另一个就是数控车工组冠军、现任沈阳机床进出口公司海外市场销售部负责人孙思国。

  值得一提的是,孙思国不仅是首届“振兴杯”飞出来的“金凤凰”,还是一位“海归”。“那是1996年,沈阳机床一度频临破产,我选择暂时离开,被派往新加坡那边做劳务,收入还不错。但到了2002年,我放弃了那边的工作、生活,回到重生后的沈阳机床集团,并从原来的电工,转型为一名数控调整车工。”多年在国外工作、与外国同行接触的经历,孙思国的视角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宽阔。

  提起2005年参加“振兴杯”的经历,孙思国表示能够把握这个机会,颇具“偶然性”。因为在平时解决过一些技术难题,于是在2005年在同事的撺掇下报了名,但他对‘振兴杯’确实不太了解,也就没太在意这件事。但在几年的机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孙思国在电气、电工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放松各种技能的学习和钻研,已经掌握了数控车工、模具加工、机械调整、计算机应用、数控系统编程等技能,可以说在产业工人的队伍中,他可以算得上是一名‘多面手’。

  于是在首届“振兴杯”的赛场上,作为沈阳机床集团数控车工组唯一入围沈阳市代表队的选手孙思国通过全力以赴,最终拿到冠军,“可以说这是对我所付出努力的最好回报。”孙思国坦言,享受竞赛的过程,尽情展现中国青工的风采,为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只留精彩是“振兴杯”的意义所在。

  当年与曲骊同进决赛、同场竞技的对手韩巍就没有那么幸运,在首届“振兴杯”的比赛中因为表现不佳,甚至工具钳工组前20名都没进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事品尝夺冠的喜悦。

  但韩巍并没有因惨败而一蹶不振,而是选择从头再来。2006年第二届“振兴杯”,韩巍再度杀进工具钳工组决赛。这一次,他在训练期间不再懈怠,每日早出晚归、汗流浃背,还要复习理论知识至深夜,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可以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在第二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卷土重来的韩巍夺得了工具钳工组的桂冠,为辽宁、为沈阳争了光,当时年纪已经34岁的韩巍觉得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家人背后的理解和支持。

责任编辑:彭志楷(见习)
返回首页>>Loading...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尾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