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让更多青年学子与海洋亲密接触

——第四届“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考察活动速写

发稿时间:2015-07-12 17:16:00 来源: 国防部网站 中国青年网

   “我去年就关注到了这个活动,但因为有别的安排没能参加。”90后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司星宇今年终于如愿以偿,参加了第四届“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考察活动。

   7月5日—10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60名博士生参加了北线考察活动,先后来到国家海洋局驻天津、青岛、北京的单位;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60名博士生在南线考察中,走进了国家海洋局驻上海、杭州、厦门的有关单位。

   对青年学子来说,这是一次与海洋近距离亲密接触的宝贵机会。

   2011年,国家海洋局人事司启动“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活动,目的之一是通过高校博士生和相关院所交流,促进高校学生关注海洋。

   相关调查结果更能说明启动此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4年4月,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等多单位组织开展的“中国青年海洋意识调查”显示,80后90后海洋意识明显落后于70后,青年人在海洋安全意识、海洋国土意识以及海洋政策意识方面表现相对薄弱。

   开展此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之前国家海洋局系统单位接收的毕业生以涉海高校为主,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希望从综合性高校中吸收“新鲜血液”。

   国家海洋局人事司干部李婷婷是北线领队。两个月前,她开始与相关高校工作对接,确定各高校参加专业和人数。

   “去年我们给了北京大学25个名额,只有30人报名,今年只给了20个名额,引来90多名报名者。”在她看来,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记者拿到的考察团成员名册上,北京大学20名报名者来自近10个学院。“最重要的是一种辐射带动作用。”李婷婷说,以前很多高校学生不知道海洋局是干吗的,不知道海洋需要这么多专业的人才。

   考察中学生的表现佐证了她的说法。

   博士团成员多为90后,平时看着是嘻嘻哈哈的小孩,但一到考察环节,听报告、实验室参观、提问都很认真。例如,在被誉为海洋信息高速公路管理处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清华大学水科院一名博士生提问,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用到相关数据,作为局外单位,有什么途径能共享海洋数据,从而扩大科研宽度和广度。这个问题就提得很有水平。

   促进更多青年人才走进海洋,走进海洋事业,这是活动的另一目的。

   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一名博四学生有点遗憾,自己的专业可能与该所的人才需求有点偏差。话音未落,该所总工程师阮国岭马上接话:“你来刚好,给我们建模。”轻松的对话引来一片笑声。

   今年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次参加活动。该校带队老师吴晓旭说,学生中不少去过沙漠、极地,特别能吃苦耐劳,要能进入海洋系统工作,首先不用担心不能吃苦。她同时希望各单位也能把招聘会开到北京师范大学去,辐射更多学生,让他们走进海洋。

   对学生们来说,活动的意义不是简单地补了一堂有关海洋知识的课。

   司星宇还是一名博二学生,就业离她还有点远,但此次活动中她身兼清华大学就业实践支队队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重要的就业实践,也就是以就业为引导的实践。”司星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活动启动前,20名同学被分为4组,调研课题包括海洋生态保护、实施海洋强国战略面临的挑战、涉海单位人才需求等四个方面。“活动结束后,我们会将调研结果形成报告,与清华大学另外109个就业实践支队进行PK。”

   正因如此,此次活动才更有针对性。正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石绥祥所言,希望大家在心中留下海洋,在行动上走向海洋,在血液中凝聚海洋。

责任编辑:海竹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