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共青团四川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广元团代表李君

发稿时间:2017-12-21 10:34:00 来源: 青春广元 中国青年网

  2008年,24岁的李君放弃成都18万年薪工作,回到村里帮着老乡卖起农产品。几年时间,他不仅为村民找到对口的“城里亲戚”,还在成都闹市开了一家扶贫体验餐厅,让岫云村源源不断的农产品直供成都。

  如今,在这位80后村官的带动下,周边70多个村的村民也把自家的米面粮油、禽蛋猪肉等农产品卖到成都,年销售达2000余万元。而李君本人则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村支书成都开馆子 直销村里农产品

  酸菜饭、老腊肉……11月14日中午,随着成都天气变冷,锦城大道旁的岫云村汤馆的生意更火了。

  在这家餐馆里,蔬菜、猪肉、鸡鸭大都来自几百里外的岫云村,就连很多服务员、厨子也是村里人,原汁原味的山村风味征服了不少对味道挑剔的成都人。

  除了地道的味道,餐馆走红还少不了一个人——村支书李君。这位人气满满的网红80后村官,今年9月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脱贫事迹,也被全国多家媒体聚焦,在网上掀起一波点赞潮。

  “这家餐馆是今年3月开的。”与传统村支书不同,他让秦巴山里的岫云村人在成都开了特色扶贫体验餐馆,让村里的米、面、蛋、禽、肉找到新销路,解决村里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把传统味道带到了成都。

  从都市回归乡村,从办公室到村委会

  “想吃到岫云村味道,微信上也能下单。”曾在电子科大读过计算机专业的李君,对于村里网店公众号的操作和宣传都得心应手。

  2004年,从岫云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李君,开始在成都找工作。干过的行业比较多,那时候,本可以在成都一家公司上班,拿着每年18万薪水。

  “但2008年5·12地震后,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李君回忆,他和父母团聚在震后的岫云村,看到老实巴交的村民的无助,“我第一次有了‘要为村子做点什么’的想法。”

  之后,他离开繁华都市,在村里找了份村主任助理的差事。2010年,这个80后全票当选岫云村村支书。

  回乡不被父母理解,工作还被村民质疑

  “我回村里工作的事,家里人一开始是不支持的。”走在岫云村的田坎上,看着村民笑着跟自己打招呼,李君感慨良多。

  他说,就为了他的决定,母亲哭了,“他们砸锅卖铁供我读书,就是想我能出人头地。我女朋友的爷爷,也要求她跟我分手……”

  侯俊益在岫云村干了30年的村委副主任,一开始,连他也怀疑李君的能力,“我带着村民做过农业产业化尝试,但都失败了。”带着村民种柚子树,难找销路,种桑树、种梨树,都遇到同样问题。村里长期面临的困境,让大伙儿很难相信年轻气盛的李君,这让他的工作寸步难行。

  修路/跑了数千公里路,为村里筹到修路钱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的岫云村,跟外界相连的仅有一条泥巴路。为了筹到这笔修路钱,2010年,李君跑遍全国多地知名的富裕村“化缘”,并学经验。

  “有次,我跟着一家房地产老总屁股后面,软磨硬泡了3天拉到部分捐款。”之后,他靠着走路、坐火车、乘汽车,跑过华西村、宝山村等多地,行程8000多公里。最后,筹集到了85万元,再加上国家配套资金,打通了3条长达6公里的水泥路。

  路通了,村民都高兴了。“这个新书记还是靠谱。”

  出路/ 建立合作社,为村民找城里“亲戚”

  路修好不久,李君接到成都一朋友的电话。“他说自己儿子吃了岫云村的土鸡蛋,就不愿再吃其他蛋了。”李君说,朋友一再央求他弄点来成都,“再贵都要买。”

  李君喜出望外。他觉得,岫云村满山的绿色产品和生态畜禽或许就是村子今后的脱贫突破点。很快,他发动村民成立了土鸡合作社。

  之后,他们开始了“远山结亲”计划。合作社跟村民签协议,保证鸡鸭猪不喂饲料,生态农产品由合作社收购。另一方面,通过在成都走家串户,推介村里农产品。

  “遭过不少白眼,还被人喊做骗子。”直到2014年3月,第一次“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开展,10多家企业和50多个爱心家庭,现场认购了56万多元岫云村农产品,“建立了渠道,给村民找到了‘亲戚’。”

  为进一步拓宽生态农产品销售渠道,李君在成都开设了以“岫云村”为品牌的四川首家扶贫体验餐厅。现有员工23个人中有贫困户家庭成员8个。他们在这里就业,推销自己家乡的优质农产品,一年下来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现在餐厅每天有2万左右的销售收入,加上每个客户在这里体验后的定制化消费,一年可以消耗掉价值1000多万的农产品,能彻底地解决岫云村以及周边村里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同时,村集体还以村品牌在店里占股,按照正常经营,一年可分红15万左右,集体经济收入人均可达158元以上。

  李君考虑到,开设扶贫体验餐厅,要把一个村作为品牌来打造,通过品牌实现农产品的溢价,通过餐厅建立城市和农村链接的平台和窗口,也建立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解决了贫困村产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村里的农产品有了稳定的上行通道,让贫困户的劳动力有效转移到城市就业增收,也传播了当地的文化和特色。他认为,这是一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也符合偏远山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全国的大多数农村都和岫云村一样没有任何特殊资源,这样的模式更有复制和推广价值。在现有较为成熟的模式基础上,他决定2017年在成都再开两家藏区县贫困村的体验店,在苍溪县把体验网络扩展到70多个村。

  截止目前,李君已带动周边近100个村、3000多农户销售2800余万元农产品,其中贫困村32个,贫困户1800余户,户均增收逾3000元以上。未来,李君计划进行品牌市场连锁化经营,打造在全国可复制的扶贫模式,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让‘空心村’变得温暖、有生命力,让农村传统生产方式重新活过来,让贫困村民有尊严地彻底脱贫。

  十年,他用自己的青春,把这个贫困山区的青山绿水好空气,变成了农民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十年,他用自己的坚守,带领全村百姓走出了中国贫困村可复制的“岫云扶贫模式”,换得了一个个贫困“空心村”的重生。

责任编辑:杜娜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