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四川团组织用规范夯实服务青少年基业

发稿时间:2017-12-21 10:1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留守儿童有了“童伴妈妈”;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逐梦计划”;创业青年有SYE(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记者注)一整套的培养“宝典”;想参加志愿服务,可以找社会组织之家——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

  在四川,从儿童到青年,从学业、就业、创业到婚恋,青少年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团组织陪伴的身影。近年来,四川各级团组织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各种“刚需”,推进重点工作,把好的品牌项目固化成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机制和标准。

  重点工作从一开始就搭好制度架构

  一次偶然的机会,钟飞宏在团四川省委微信公众号上了解到“逐梦计划”——大学生进机关、进企业、进金融机构、进科研院所、进社会服务机构等实习,参与社会实践的消息。

  作为民航专业的大学生,一般大四才涉及实习。当看到“逐梦计划”的信息时,钟飞宏想提前尝试实习。“岗位由团省委筛选,可靠。”于是,他通过“逐梦计划”申请到在成都航空有限公司的实习机会。

  “不同的岗位有助于从更多角度感受工作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钟飞宏坦言,实习经历帮助他在考研和就业时捋清了方向并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逐梦计划”——四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团四川省委联合四川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部门针对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实施的一项工作,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该计划精准地抓住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前期的关键需求,赢得了青年大学生的热烈响应。据统计,自2014年开展至今,四川省109所高校和部分省外学子共5.1万余名学生参与活动,累计投递实习申请12万余人次,双选成功4.3万余人次。

  团四川省委青年发展部副部长赵龙说,“逐梦计划”的前端是对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后端是项目孵化和创业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和岗位素养,增加了其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如果说“逐梦计划”是团四川省委为服务大学生就业开出的一剂“良方”,那么SYE就是为创业青年量身打造的成长指南。

  2015年,创业青年卫涛的包子店刚刚营业,了解到SYE可以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小额免息、免担保、免抵押的贷款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SYE成都办公室。SYE对这个外来的“蓉漂”敞开大门。从初审、面试、复审、签贷款协议,两个月时间,卫涛就拿到了10万元贷款。

  卫涛在拿到贷款后,还享受到SYE一对一的导师帮扶。在SYE的扶持下,卫涛的包子店已经开了14家直营店,并有了15家加盟店和1座中央厨房。

  “创业青年很有远见。他们申请加入SYE并不是为了扶持资金,而是看中了导师资源。”四川创业青年促进计划办公室副主任刘玥说。他发现,传统的创业项目扶持,主要以给钱为主,没有持续跟踪,青年创业成功率低、创业信心受挫、家庭负债。

  数据显示,项目启动至今,四川全省招募了创业导师1900余人,接受创业青年咨询9万余人次。

  因为有长期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基础,SYE从一开始就搭好了制度架构,如今已完成四川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的一套规范。

  刘玥拿出一套《SYE模式标准典章1.0》介绍说,其中包括对项目专员、创业青年、创业导师的标准化操作指南,拿着“宝典”,设在四川各地的22个SYE办公室都可以规范地操作。

  服务青少年工作品牌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

  今年暑假,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旭坡村的“童伴妈妈”于青特别忙碌。放假了,全村100多个留守儿童大多在她所负责的“童伴之家”学习、玩耍,她要确保“童伴之家”每天8小时的开放时间和每月1次的主题活动。

  “童伴之家”位于村级活动中心的地下一层,图书架、电教设备等一应俱全,孩子们也可以拿上运动器材到一楼的院子里运动。于青忙不过来的时候,团达州市委联系的万家和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们也前来帮忙。

  因为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14岁的小泽和7岁的小怡兄妹俩是“童伴之家”的常客。爷爷赵贵明对这里特别放心,一是孩子的安全有保障,二是于青可以辅导孩子的功课。

  在四川,像这样的“童伴之家”还有不少。2016年,团四川省委在全国率先启动为期3年的“童伴计划”项目试点工作。“一个人、一个家、一套工作体系”的“大礼包”被送到农村留守儿童身边。

  “一个人”即一名55周岁及以下、初中学历以上的专职“童伴妈妈”;“一个家”是指不小于2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和不小于80平方米的室外空间,采用“标准化配置+个性化设计”方式搭建的“童伴之家”;“一套工作体系”则是集“动态档案建立-问题甄别上报-走访陪伴-解决困难”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团四川省委权益部部长安玲说,自项目实施以来,165位“童伴妈妈”累计走访儿童9.2万人次,帮助解决儿童福利需求2.4万余例。而在“童伴之家”开展的1.1万余次活动中,有25.9万人次的儿童、9万人次的家长参与。

  团达州市委还撬动财政和社会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当地“童伴之家”的建设力度,以此满足孩子和家长的需求。

  第三方评估显示,“童伴计划”试点村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沟通、自信心、自控力、挑战力和求助意愿等心理情绪状况都有提升。

  “‘童伴计划’尝试了全新公益PPP模式,即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按比例共同投入的方式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安玲介绍说。

  鉴于其良好的效果,第二批试点项目启动时,四川省财政资金再次投入140万元。四川各地市、县级财政也通过匹配财政资金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新增资金约100万元。

  服务留守儿童的这一套体系,并非一蹴而就。从2006年正式启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以来,四川各级团组织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硬件投入,到人员配备,到社会力量参与,进而完善制度,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方式、方法逐步成熟,渐成体系,效果彰显。

  团组织开展工作注重可持续和可复制

  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求,考验着四川团组织服务中心大局的能力。

  经历过几次抗震救灾之后,四川省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志愿者及社会组织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股强大力量。如何引导社会组织有序、有效、有力地开展活动,成为地方党委、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四川各级团组织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紧扣青年新需求,主动协调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大局之中。

  芦山地震后的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成为群团组织协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范例。随后,在四川省级层面,团组织联合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共同为社会组织搭建起一个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平台——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

  “我们希望打造集‘项目打造、产品开发、服务供给、文化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益平台,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副秘书长符俊杰说。

  普通青年和社会组织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入口”。正在读研二的黄建豪是一名环保志愿者。2015年,他在成都设立了“我为明天环保社”,希望带动青年大学生参与各项公益行动。

  真正做起来之后,他才发现一个社会组织运行不只在于项目内容,还有预算、策划等很多环节。在黄建豪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她得到了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的帮助。在领导力、财务管理、资金扶持等方面,黄建豪从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获益匪浅。

  反过来,作为一个出口,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也为政府购买推荐项目打造了一批经过群团组织认可的本土化社会组织。

  基于长期的密切合作,一大批青年社会组织凝聚到团组织的周围。今年8月8日发生的九寨沟地震,是检验这项工作的一场硬仗。

  在团四川省委、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及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的统一调度协调下,大批社会组织没有盲目进入狭窄的九寨沟山区,而是听从团组织的安排,有序进入,有序撤出,在抗震救灾行动中帮了忙、不添乱。

  团四川省委书记刘会英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四川团组织开展工作注重可持续和可复制,通过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探索机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体系,以此夯实服务青年的工作基础。

责任编辑:张亚云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