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国梦·大国工匠】海兰江畔的钻探铁人郭广波:人心与地心进行交流

发稿时间:2017-09-24 07:4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刘利影

  “一家三口在三个地方” 

  钻探工作台内的安全须知和工作规范。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利影摄 

  郭广波和队友最近进行的是仙人桥镇富民村油页岩勘探项目,工作实行三班倒,每班四个人,加上司机和后勤,一个队伍有十五六个人。本次计划向下勘探3000米,机器一旦开动中间就不能停,顺利的话大家要坚持5个月。 

  钻探工作受地质条件限制,工期不确定,有时候在野外四五个月都不能回家,家里一切事物都不能打理,“我爱人在延吉,儿子在河南洛阳读书,我在这儿,一家人在三个地方。”郭广波笑着对记者说道。钻探队员一家人不能相聚的情况太常见了,家中的妻子和孩子是圆心,队员以大半个中国为半径绕着家庭画圆,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是想着家的。 

  野外钻探上山路一般都很难走,有时大型机器只能肩挑人扛搬上山,加上住宿简陋经常受潮,很多队员落下了腰间盘突出的毛病。郭广波的腰间盘突出已经有十几年了,疼起来翻身都困难。 

  这次施工条件相对较好,离村子近,郭广波就租借了村民的房屋解决住宿问题。之前大家经常要在深山老林开工,四周荒无人烟住宿就靠自己搭帐篷,“离村子远就搭帐篷,离村子近就住民房,不管条件好坏,有什么条件就赶什么条件。” 

  钻探队员在民房内搭建的简易床铺。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利影摄 

  钻探队员们的厨房。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利影摄 

  在富民村,记者看到了郭广波住的民房,典型的东北砖砌瓦房,一幢有3到4间屋子。屋子里放着几张用砖头垫着的木板床,床上铺着简单的被褥,就是队员们休息的地方,屋里没有火炕也没有取暖炉子,这样的条件难以应对东北寒冷的冬天。 

  郭广波介绍了客观条件,没有刻意卖苦。因为钻探的工作环境决定了工作性质,根本就不可能天时地利人和,和施工顺利相比生活苦点都是小事。 

  队里其他部门的同事和郭广波一起工作过几个月,对他的印象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实干家。同事说他常常穿着一身干净的衣服去工作,满身污泥地回来,“在休息的地方一听见钻机或者柴油机声音不对,穿上衣服立马就出去了,有经验更有责任感。” 

  钻探队员就像是探路者、先锋军,担负着收集信息为后面队伍开路的任务。恶劣的施工环境和生活条件让钻探工作看起来像粗活,而工作要求以及工作职责又决定这项工作是细致到不能再细致的工作。郭广波用30年的时间躬耕于地质工作之中,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在摸索中争取进步,在一个又一个“硬骨头”项目中打磨技艺,不断获得新突破,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感扛起了“铁人”的旗帜,以一颗真诚的心与地心进行沟通交流,将大国工匠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责任编辑:杨青山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