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青年海归与习近平同心共鸣

发稿时间:2017-08-06 09:3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曾繁华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曾繁华 实习记者王一帆 吴亚琪 董宇翔)“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如果你心中怀着对这个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那你做事的思维和方式也会不同。”近日,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和南亚分会青委会主席、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主编刘星作为特邀导师,参加“未来成长计划”导师青年面对面欧美同学会专场对话时这样说。她表示,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时深受触动。 

  在专场对话中,刘星同中美高中生和大学生交流协会创会主席、“未来成长计划”发起人罗曌青围绕留学生如何爱国、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号召、树立新时代海归心等话题展开了对话。对话由欧美同学会、中国青年网、中美高中生和大学生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由中国青年网总编辑助理吴楚主持。 

  刘星(中)、罗曌青(右一)做客未来成长计划,中国青年网总编辑助理吴楚(左)主持对话。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王一帆 

  爱国情践行百年 

  吴楚欧美同学会成立于1913年民族危难之时,从创会伊始就是一个崇尚科学、追求民主的爱国社团。您在当下是如何看待爱国主义的?青年人又应该如何践行爱国主义? 

  刘星欧美同学会已有百年历史,它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一路走来,见证了祖国的几次“留学潮”,也一直践行着爱国理念。从一开始,它就与民族的命运、中国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虽然爱国的精神内核始终如一,但在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形式。我们现在看,中国大概经历了三次留学潮:第一次是清末幼童留美,第二次是在辛亥革命期间,最后一次是改革开放以后。 

  最开始留学生们是抱着“救国、报国、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走到海外,再后来我们也意识到海归人士可以带来很多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这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留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海归人士的爱国和报国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觉得爱国有不同的形式,我们不要给爱国加过多的框架,爱国不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或形式。只要是在爱国的大范围下,以秉承民族精神为目的,任何的表现形式都可以。 

  吴楚作为正在美国念书的“95后”,曌青怎么看“爱国”这两个字? 

  罗曌青我从小就去美国读书,没有接受过外国人所谓的“红色思想教育”,但我是比较“护短”的人:如果有人说中国不好,甚至包括有些人对我说“你不要回国了,留在美国工作多好啊”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凭什么啊!中国哪里不好了?中国多好啊!” 

  刘星爱国不一定要拘泥于形式,不一定是宏大叙事。曌青这种感情正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 

  罗曌青在我们学校中也有很多社团,都以传承中国文化为目的,例如中国舞社、民乐社等等,都是在宣传中国文化。据我了解,我身边没有一个同学是不爱国的。 

  爱国,需要文化基础 

  刘星爱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植根于自己的文化,尤其中国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非常悠久的历史。从走出国门那一刻开始,对于爱国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吴楚所以有一句话叫“越出国越爱国”。 

  刘星对,尤其长期在外的留学生们会有更深的感受。我们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因为爱国首先要需要知道自己是谁,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基,就是我们的母体,有了传统文化的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爱这个国家。 

  刘星(左)与罗曌青(右)对话。中国青年网记者 曾繁华摄

  罗曌青我在美国也发现了一个特别之处:美国的教育是趋于潜移默化的形式,当我路过美国的家门口时,都会看到他们插着国旗;大街小巷也会卖一些印有国旗图案的衣服;漫画里也在讲述美国队长的故事等等。不管在商业上还是教育上,他们都在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个人去爱国。我们又是怎么教育大家去爱国呢?怎么传承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 

  刘星我们的爱国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传统文化去滋养、哺育的。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中国人,都有自豪感、骄傲感。我们的爱国也是潜移默化的方式,在生活上的一点一滴表现出来,之前央视做过一些片子,如《超级工程》《航拍中国》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对中国实业、风土人情的展示来深化我们的爱国情怀。 

  我相信,当你走到国外的时候,你的背后有中国,你的骄傲感和底气是从心里表现出来的。现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中国也创造了很多奇迹。对于每一个人,这些都是爱国的重要部分。我想在提倡爱国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们了解到一些可触可感的东西。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吴楚正如我们知道,刘星作为主编的《对话》栏目,也一直在不断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取得的成就。 

  刘星今年是第17年在央视平台上做高端访谈节目。这个节目在2000年中国入世的时候开始创办,那时我们需要了解世界、渴望去了解世界。后来我们也发觉,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我们的国家也“成长”了起来。当时很多海归精英回到中国,我们和外企精英对话,所以开始更多地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现在再来审视,以前是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当时中国的企业家群体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环境,缺乏可以参考的模板,很多东西是需要去学习、摸索的,而海归留学人才就在这种困境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可以参考的理念。 

  吴楚以前更多的是中国需要了解世界,而现在是需要一个平台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因为世界需要中国方案。 

  刘星没错,每一个海归在国外,都是形象代言人,时刻代表着中国的形象! 

  罗曌青对。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出生在美国,但是在中国长大。他的国籍是美国,但他一直说:我是中国人,我特别自豪是中国人。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特别感染人。 

  海归人有本“无形账” 

  吴楚既然有出国,就会有归国。有人认为出国是一种“镀金”行为,并且比较尖锐地总结回国的人员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海外找不到工作而归国;第二种是在海外工作遇到瓶颈归国;第三种归国出于一腔赤诚。刘星怎么看待这种言论? 

  刘星首先是一种心态。出国和海归人员怎么去看待留学经历很关键,是把它看作回国工作时能够增值的经历,还是人生中开眼看世界的阅历,再或者是把这种经历深深植根到深处去消化。你的心态不一样,对回国就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其次是一种时态,根据市场需求,仔细思考“为什么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不是自身与中国市场的需求错位?”中国市场在全球的吸引力,不仅影响到了我们海外留学的人,也同样影响到许多国外的人,他们愿意来到中国创新创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思考,自己的市场匹配程度是否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海归回国后并没有用武之地,他们当时带来的很多先进理念太过超前,在当时显得与中国需求格格不入。但现在当时的海归人士已经在中国社会扮演重要角色,所以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目光。 

  最后一点是语态,面对一些留学人员回国不适应的状况,在不同的场景下需要不同的语态去沟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以对环境做出一些改变,但首先还是需要让留学人员融入环境,才能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本场对话在中国青年网中青视讯微邦平台进行了直播。直播画面截图

  罗曌青我很多同学提到,中国和美国的社会文化差别很大。比如中国人特别爱请客吃饭,爱抢单,爱喝酒——喝酒似乎可以表达诚意。但在美国好像就没有这种习惯,大家发个邮件,说我需要你帮个忙,能帮就帮,不能帮就算了,吃饭多要AA制。 

  刘星曌青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现在很多年轻海归比较困惑或者是纠结的问题。我想,首先应该对中国的人情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虽然说改革开放后创造了很多奇迹,但是毕竟发展的时间是很短的,它不像美国或其他西方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社会,它有很强的契约精神,而在中国很多地方,市场规则并没有建立得那么好,需要一些人情往来。 

  正因为这样,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给你们青年海归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你们可以去坚持自我,你的能力就是你的底气。欧美同学会其实也聚集了很多海归精英,很多海归都是很有个性的人,也并不经常参加人情往来、饭局,但是他在国内获得了地位和尊重,说明他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也说明他对中国的情况有清醒的认识。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吴楚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如何可以更好地帮助优秀的留学人员回到祖国创业创新? 

  刘星目前确实有很多人想回国创业、报效祖国。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我想,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可以更“接地气”,切身地了解回国人员的困惑。根据当下形势,我们欧美同学会作为一个党和政府联系留学人员的人民团体,要把在心理上给留学归国人员营造一个家作为很重要的理念。未来我们也会开展更多的活动和服务,帮助回国人员了解形势政策,比如金融会议,将它“翻译”成一种便于理解的语言,让我们的海归人员更清楚机会是什么、挑战是什么。我们也会去请一些权威人士来为海归做这样的翻译和解读工作,同时请一些各行各业的精英包括老海归、老学长们,请他们来传授经验,给新海归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干货经验。 

  人才是全世界的宝贵资源。欧美同学会最核心的资源就是人才,老一辈海归精英对中国、对世界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经验不能丢,是需要传承下去的。我觉得欧美同学会要发挥权威解读者的优势,让回国海归能有一个当下权威的政策解读来源。 

  吴楚谈起海归,我们知道最近有一位典型,黄大年同志,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 

  刘星这八个字是非常让人感动的,欧美同学会百年传承爱国情怀,每一位留学生无论出国或回国都有很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如果你心中怀着对这个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你做事的思维和方式也会不同,不会仅仅局限于薪资报酬上的落差。 

  罗曌青还有一个尖锐的问题,很多人花费大量的资金出国留学,而回国后发现薪酬没有想象中的高。对于回报不及投资的情况,留学生海归应该怎么调整这种心态? 

  刘星投资回报的困惑不仅是对海归人员,对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也同样存在。我认为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笔账。但这个账是怎样的算法?是大账还是小账,短期的账还是长期的账,有形的账还是无形的账? 

  中国也好,世界也好,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不能用狭窄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当下的选择。在未来的择业问题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冲击更大,很多工作都面临被替代,当下的青年要有一个全局观,也需要有家国情怀,所以我认为海归精英们不仅是需要用教育投资和薪酬回报这样一个简单的比例去换算。一些国际化人才,我想更应该有一个国际化的、更全球化的无形“账本”。 

  吴楚刘星谈到算账,小与大、短期与长期、有形与无形的问题特别深刻。正如中国有一句话叫,“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美国也有一句名言,“不读《国富论》不知道什么是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真正的利己是利他。” 

  “导师青年面对面”是“未来成长计划”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打造一个平等开放的对话平台,以导师的阅历经验为青少年答疑解惑,与青少年分享成功。“未来成长计划”是一个面向17岁至21岁全球杰出青少年的常年公益活动,以“开拓视野、助力成长成就梦想”为宗旨欢迎有识青少年加入参与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责任编辑:杨青山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