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洪水面前有大爱 橄榄绿筑起防洪不倒堤坝

发稿时间:2017-08-01 15:2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开可 刘心怡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日电(记者 开可 实习记者 刘心怡)27岁的侯斌斌看到那个大坝溃口的时候愣住了:75米的缺口,水从溃口灌进来。那个缺口就像是一张人的大嘴,可是怎么也咽不尽湍流的江水。

  7月初,连续的大降雨让长沙水位告急。在全国都祈祷长沙挺住的时候,一抹橄榄绿悄然出现在堤坝上。黄色的江水,绿色的军装,黄色、橄榄绿交汇,一个大水无情,一个充满大爱。洪水面前,橄榄绿筑起防洪的不倒堤坝。 

抗洪救灾现场。受访者供图

  侯斌斌是武警交通部六支队一大队的推土机操作手。记者联系到他时,他所在的队伍已经结束在长沙的抗洪抢险工作,回到了驻地湖南郴州。在这次的抢险中,侯斌斌所在的一大队共出动兵力187人,在长沙连续奋战了10天。

  侯斌斌接到的任务是一天之内将75米的溃口堵上,“以前堵过的缺口最长是40多米,而且时间也没有这么紧急。”这一次,侯斌斌又挑战了自己的极限,连续工作19个小时,圆满完成了封堵溃口的任务,“当时踩油门的时候,脚已经没有知觉了。”

  一大队是六支队应急救援拳头大队,参加过很多次的救援任务。深圳滑坡、华容新华垸决口封堵等任务都是一大队完成的。吴长胜是一大队队长。据他介绍,他们是7月1日接到任务通知,从湖南郴州出发。人员坐高铁,一个半小时抵达长沙,装备从公路运抵,用了将近5个小时。当时,一大队的任务区有三处:一是湘江一号桥的位置,主要是湘江堤坝的加固;二是宁乡209省道道路塌方的清理;三是望城南中垸决口的封堵。

  因为两次洪峰过境,战士们对湘江堤坝的加固从2号中午正式开始。在堤坝上突击码放沙袋12个小时之后,有的战士累得手都抬不起来。随后,他们又转入了对子堤的加固中。溃口封堵是连续作战,中间没有休息。道路抢通是24小时作业,战士们三班倒休。

  据吴长胜介绍,当时湘江的水位特别高,情况也比较危急,战士们此次救援主要是涉水作业,要随时穿好救生衣,配备好自我防护的安全绳。

  六支队工程技术股股长邓晓川告诉记者,在清理宁乡209省道道路塌方体时,面临的安全压力还是挺大的,“堆积体堆得比较高,塌方位置的坡度也比较陡。在作业的时候,机械人员的危险系数比较大。而且这条道路的出行量很大。每天当地的班车都要经过这里,行人下车后通过我们作业的区域,再到路的对面去坐车。这对我们的作业也有影响。”

  当时,长沙的室外温度已经逼近人体体温,如果是在设备的操作室例如推土机、挖掘机的驾驶室里,其中的温度要更高。邓晓川说当时有位开装载机的战士,由于装载机的空调发生了一些故障,驾驶室内的温度达到了五六十度。这名战士就一直坚持在这样的温度中作业。 

抗洪救灾现场。受访者供图

  参加了很多次的救援任务,最让吴长胜感到欣慰的是战士们一到了前线就好像身上有用不完的劲。“我们的战士一到了前线,一有任务,就感觉劲用不完,精神头什么的都起来了,确实是不怕苦、不怕累。”吴长胜说道。

  最让吴长胜感动的是在长沙的时候,遇上了一位从武警交通部转业的老兵,“从武警交通部转业到长沙的老兵,自己工资也不高,知道我们来了之后,每天都用自己的工资买吃的和喝的送到前线。”“我们回撤的过程中,当地的老百姓自发地拿着自家的水果、食物往车上丢。”虽然吴长胜已经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场面,但每次提起来都觉得自己和战士们的辛苦是值得的。

  邓晓川向记者回忆说:“老百姓会主动让我们到家里面去住,让我们搭家里的伙食。我们会给老乡们交伙食费,他们帮我们买菜做饭,特别配合我们。”

  半夜1点的时候,侯斌斌操作的推土机仍然在作业。有几个老乡摸黑到了现场,“他们过来给我们送八宝粥、送水。当时我正在推土机上工作,就给我说‘给你拿了几瓶水,剩下的给你放在旁边,渴了就下来拿’。后来撤退的时候,我是跟着救援设备一起回来的,当时很多老百姓都在路边等着,冲我们招手。”

  在去参与救援任务之前,侯斌斌没敢告诉家人,等回到驻地才和家里通了电话,“他们还挺埋怨我的,又说安全就好,安全第一。”经历了四五次的大型救援任务,侯斌斌觉得作为武警交通兵,自己就是一块普通的路基石,虽然不显眼,但是不能少了这块石头。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责任编辑:杨晓霖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