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砥砺奋进的五年】强国弹 青飞航:毫米必争卫四疆

发稿时间:2017-07-18 07:0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卢冠琼 谢东樱

  编者按:天眼探空、“蛟龙”潜海、神舟飞天、高铁驰、云端桥、南水北调……五载风雨前行,携手砥砺奋进。一项又一项重大工程由蓝图转化为现实,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赓续奋斗,才让“中国梦”的触角上至苍穹、下至深海,凝聚起民心,更惊艳了全球。为了迎接十九大的召开,中国青年网记者深入一线,探访这五年来激动人心的重大工程建设经历用文字和影像镌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印象。敬请关注“大国重器 青年力量”系列报道,为祖国成就与民族未来喝彩! 

  “大国重器 青年力量”系列报道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卢冠琼 谢东樱)1973年秋天,一项“奇特”且不得不说有点“简陋”的试验,在一处杂草丛生的荒沟间进行:一台小型导弹发动机头朝下被埋在土坑里,为防止它晃动,几根长长的铁丝将其拴住,在野生榆树之间作固定。一声令下,露在坑外的发动机尾部烈焰腾飞……  

  跟随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砥砺奋进新国企”采访团,走进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研制生产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青年网记者听到了上述这段关于“小二黑”的故事,震撼不已。这个“小二黑”不是作家笔下的小说人物,而是由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研制而出的我国第一代固体火箭反舰导弹——鹰击八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动荡的岁月里,该导弹没有列入国家计划、也没有名称与代号,是个“黑户口”,又因为它是我国最早的小型导弹,科学家们就将其戏称为“小二黑”。 

  难以想象的是,正是那次根本没有试车平台,而是用原始的“砖头支锅做野炊”办法进行的发动机燃烧试验,改变了中国飞航导弹的历史。老一辈航天人将他们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与祖国需要紧紧相连,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献身使命,研制出了响誉国内外的“玲珑一代”系列反舰导弹,开辟了我国海军舰艇全面导弹化的新篇章。 

  鹰击长空,壮志未已。新青一代,砥砺前行。今日之航天科工,不仅研制生产导弹护卫祖国的海、陆、空疆土,还主动承担着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任,通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等创新科技,为国家信息安全锻造起铜墙铁壁! 

  大防务 大安全 1毫米也不小觑 

  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航天科工以“大防务、大安全”为发展理念,至今已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地地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 

  国之安全无小事。在航天科工三院,中国青年网记者遇到了这样一支投身于大防务事业,却曾与1毫米苦苦较劲的青年团队。  

  航天科工第三研究院239厂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吴凯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并向记者介绍某产品零部件。中国青年网记者 谢东樱 摄

  航天科工第三研究院所在的云岗,在地图上虽然很不起眼,但是,与我国国防事业却有着不解之缘。这里是我国最早有导弹的地方,也是我国飞航导弹事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导弹武器发展史上,三院更是领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然而,在这项万人一杆枪的伟大事业中,让世界为之震慑的不仅仅是我们取得的成就,更在于科研队伍的日趋年轻化。 

  工学博士、热成形专业主任工艺师吴凯所在的耐高温复杂构件成型技术团队,隶属于航天科工三院239厂,团队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其中年纪最小的成员,出生于1994年。因为科研成果斐然,这个团队,成为了航天科工集团首批授予的“青年工作室”。 

  青征使命前,敢为天下先。2015年,在研究某型导弹舱体的壁厚与型面精度控制时,吴凯与团队成员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原先采用的铸造技术,因稳定性稍差且薄壁控制难度大,常常使得弹体超重。我们是否可以采用热挤压技术,让弹体更加可靠、轻薄?”吴凯向中国青年网记者回忆,当这一想法提出来时,随即遭到了国内多个型材制造厂家的质疑与否定。因为,对于整个航天系统来说,将热挤压技术运用于整个薄壁弹体结构的制造之中,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有信心将3.5毫米的厚度,降到2.5毫米!如果完不成任务,一切后果我们自己承担!”一旦开启修模,大机器便无“回头箭”,型材制造厂商没有信心达到如此高的壁厚控制要求,屡次拒绝。但是吴凯团队成员们并没有放弃。方案商讨、模具设计、设备协调、工艺把关和优化……竭尽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团队还向型材制造厂商立下军令状,若严格按方案执行后任务失败,责任全在我 

  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诚意打动型材制造厂商后,团队成员们开始了艰辛的驻扎生活。“住了好几个月,连续蹲守在厂里的大型设备旁,近距离监看。”涡式挤压机运作过程中,常有氧化皮飞溅脱落,但为了追求超精细薄壁结构,力保型面精确控制,大家不敢有丝毫怠懈。 

  重达23500吨的挤压机,本来是用来生产大批量型材设备的,为了一段段导弹舱体而停下来,需要做太多沟通。”吴凯向记者感叹,在攻克这一项目的时候,先后经过6轮次的修模,技术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他向中国青年网记者回忆,“在第二轮制模的过程中,团队里的博士郭晓琳突然接到从四川老家打来的电话,说父亲的肺癌恶化了。在此之前,她并不知道父亲患癌的消息。弟弟知道姐姐在北京从事军品工作,航天报国,‘不想让她分心’,于是一直隐瞒着父亲的病情。”一直在一线驻守着的郭晓琳慌了神,团队伙伴迅即赶来替班,叮嘱她赶紧回家。“等父亲手术完,她又立即回到团队中来继续攻克难关。”吴凯说,“这样的故事很多,得说上好久。” 

  “这1毫米,有那么重要吗?你们不惜立下军令状。”“非常重要!”吴凯向中国青年网记者解释,“导弹舱体减少的这1毫米厚度,可减轻弹体重量,增加载油量,能让导弹射程更远,提高其战技指标;《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用精密热挤压技术制造轻量化弹体,可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而今,将热挤压应用于弹体制造这一创新性的技术获得了成功实践,正被航天科工集团在三个研究院的型号产品中推广应用 

  种子遇上沃土,培育出了奇迹。敢想、敢拼、敢干的新一代航天人,在延续和改写历史。而这,与良好的创新环境密不可分。吴凯以自己所在的航天科工三院239厂为例,“‘十三五’期间,厂里提出了‘556人才’计划。即50个博士、500个硕士、600个本科生的全方位创新和创业人才队伍,依靠这个不到1200人的大团队,目标‘十三五’实现五十多亿的产值,最大程度上发挥青年人的创新创业活力。而目前,已实现近三分之二。”吴凯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在做厂、三院乃至集团‘十三五’先进制造等技术规划时,很多想法来源于年轻的创新团队。大家把自己的愿景和见解,一起写入规划,经过严格审核、验证,成为共同的发展蓝图。”  

责任编辑:杨青山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