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宾护卫队。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开可)2014年10月21日,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贾卡亚·姆里绍·基奎特抵达北京。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整齐划一的国宾护卫队队员早已准备就绪,随时为国家的客人护航。这是自2013年5月16日成立以来,国宾护卫队首次执行任务。
此后,国宾护卫队频频在外事活动中完美亮相,至今已经执行迎送任务400余次,总行程达45万公里,安全护卫上百位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 北京十里长安街头,杭州西子湖畔,这支流动的仪仗队已经成为国家名片,每次护航都是一次精彩亮相,每次护航背后都是大国威仪。四年磨一剑,铁骑天团就是护航道路上的利剑。
铁骑扬国威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宾护卫队担负了29位来华外宾的摩托车护卫任务;
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期间,护卫队圆满完成国宾护卫任务;
2015年9月,国宾护卫队护卫着抗战老兵和支前模范顺利通过天安门。
国宾护卫队共完成了453场勤务,每次出场都堪称完美。在护卫队队员心中,他们护卫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客人,更是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中国的形象。在每一个动作上,他们都要花上“绣花”功夫来抠细节。
在训练场上的国宾护卫队。迄今为止,护卫队已经圆满完成任务400余次。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摄
9月3日阅兵护卫时,摩托车护卫时速为10公里,前后车距保持在1.5米,行驶在公路中心线上的前导车左右偏线不超过5厘米。速度越慢,摩托车越不稳定,而且队员们无时无刻都要标齐,保持队形美观。265公斤重的摩托车既需要在长安街上缓慢行驶,又得像大雁一样保持不变的队形。
武卜伟参加了阅兵的护卫任务。训练一天下来,厚厚的礼服都能拧出水来。时间长了,武卜伟的后背上长了湿疹。武卜伟一直没敢告诉教官,直到后来发展成溃烂,实在无法坚持了才去卫生室拿了药。“半夜痒、疼得睡不着觉,每天晚上也不能躺着,只能趴着。”武卜伟说。
“阅兵那天,到了天安门广场,饭吃不下,水也不敢多喝。通过天安门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去的。”武卜伟说,“任务结束后我们需要立即返回,不能在广场上停留。当时人特别多,只有一条道让我们通过。好多群众看见我们就把道围上了,交警拦都拦不住。有一个老爷子抓住我胳膊说:小伙子为国增光了。”
杨万通是国宾护卫队的“老”队员了,2013年刚建队的时候就成为其中的一员。杭州G20峰会时,杨万通参与了迎宾任务。
当时,杭州一家宾馆为护卫队提供了地下二层的停车场来停放摩托车。停车场的地板比较滑,而且处于下坡的位置,对于小汽车摩擦力是够大了,可是对于摩托车还远远不够。
“有一个保安,走路的速度比较快,发现他的时候已经走到车队前了。前面的摩托车就开始刹车。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前一辆车的车尾就已经到了我眼前。如果平实训练S杆不过关,当时肯定就撞上了,我一摆车把就把车避过去了。”杨万通庆幸自己把S形绕杆科目熟烂于心,“训练S杆的目的就是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躲避障碍。当时,我的车的反光镜距离前车的边箱只有两根手指的距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