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开可)如果问习近平最牵挂的人是谁,困难群众在他的心里一定占有相当重的分量。“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5年来,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湘西十八洞村的“怎么称呼您”到河北张北县贫困户收支账,习近平念兹在兹的都是困难群众。
2015年,习近平向全世界承诺:“中国7000万贫困人口在未来5年将全部脱贫。”7000万,放在中国13亿多人口中不算是一个大数字,但是放在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是“第一民生工程”。全世界都在问,如此浩大的脱贫工程从哪里入手,用什么方法?
近日,记者来到广西百色市,在这里见证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这里看到了脱贫攻坚的百色样本。
芒果园中工作的农户。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摄
扶持谁?
卢广存,百色市平果县果化镇布尧村村民,今年73岁,和妻子赡养家里两位耄耋老人,三个女儿都已出嫁。
马爱容,百色市平果县马头镇塘莲村村民,今年56岁,丈夫残疾,儿子和孙子都患病,一人支撑全家收入。
廖贤,百色市平果县坡造镇伏琴村贫困户,今年49岁。未脱贫之前,利用家里三亩地种植玉米等,一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
在百色,像卢广存和马爱容一样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的不在少数,像廖贤一样脱贫的也不在少数。2015年底,百色总人口413.19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8.1万人,贫困发生率20.25%。到2016年底,全市还有51.6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04%。
百色,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特殊的位置和历史因素,让百色成为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帮扶谁?这是脱贫攻坚战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
在百色,各级领导干部都记住了三个数字:需要脱贫的总人口、需要脱贫的总户数以及要摘帽的村子数量。一个个数字背后是精准识别的结果。“家有几口人?”“有几亩地?”“一年收入是多少钱?”诸多问题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脱贫到人”,理清贫困原因,“对症下药”。
村民正在分拣蚕茧。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摄
谁来扶?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要求,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15年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他强调,要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这正是习近平对于“谁来扶”这个问题的解答。
“我‘承包’了两户。这两户本身发展能力不足,要帮他们想办法怎么发展。”平果县果化镇布尧村村支书李广星说道。对于他口中的两户贫困户来说,李广星就是他们的“第一家长”。
“第一家长”是平果县在扶贫攻坚中摸索出来的新模式。按照“5431”机制开展结对帮扶,即县处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贫困户5户,正科级干部每人帮扶贫困户4户,副科级干部每人帮扶贫困户3户,一般干部每人帮扶贫困户1户。
平果县共派出8807名干部和13448户贫困户结对,实现了帮扶全覆盖。平果县委书记黄志愿告诉记者,让“第一家长”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把贫困人口当自己的家人,把脱贫当做自己家的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干部脱贫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们就给他们说,要是想挣钱,光呆在家里肯定不行,种玉米只能解决温饱。”李广星回忆起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时说,“我们就劝他们,别人都脱贫了,你们怎么能不脱贫?”李广星的劝说甚至在春节期间也没有停止。他承包的两户贫困户中已经有一户主动外出务工,另一户也列入了今年的脱贫计划。
廖贤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年到头就靠家里的三亩地种植玉米等来维持家里四口人的生计。廖贤2013年开始种桑养蚕,去年的年收入达到了3万元,现在已经成功脱贫。廖贤还是村里的党员,2008年就入党了。脱贫后的廖贤没有忘了和曾经的他一样贫困的群众,“我就种(桑)给他们看,鼓励他们参与种桑养蚕,不要再种玉米了。”廖贤说。至今已经养了四年蚕的他养蚕技术在不断成熟,村里其他人不清楚的技术都会找他请教。
从广东请回来的养蚕师傅正在除蚕沙。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摄
怎么扶?
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更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习近平曾说,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百色,如其名字,已经呈现出了红色旅游产业、黄色芒果产业、绿色蔬菜产业等多样化发展。
右江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杨世爵告诉记者,右江区把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以红色旅游推动绿色旅游的发展。右江区澄碧湖芒果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下一步将把旅游元素完善起来,打造成农旅结合的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打造形成旅游扶贫的示范点。
“贫困户可以到景区务工,增加工资方面的收入。如果贫困户有经营头脑,可以直接参与到景区小的经营活动中例如开便利店。贫困户还可以将通过金融扶持拿到的小额贷款入股到旅游合作社分红。”杨世爵说。
普惠园项目位于平果县马头镇,以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为抓手,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目前已建成基地330亩。在基地务工的贫困对象有20人,年人均纯收入有4万元左右。
据项目经理黄默魂介绍,普惠园对贫困户的帮扶主要有两种形式。贫困户可以承包8到10亩的土地进行蔬菜种植。种苗、技术以及收购都由公司来负责,贫困户只需要按照公司的生产计划来种植蔬菜。另一种方式是贫困户可以到园区内务工,主要工作是蔬菜的分拣、包装等。
此外,普惠园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产品销售渠道已进入南宁、广州、深圳等地,“以‘互联网+生态农业+产业扶贫’的模式来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创业和就业。每个人的收入一年可以达到3万到4万元。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人在这务工,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6万元以上,基本上一年或者一年半就可以脱贫。” 黄默魂说。
马爱容已经在普惠园工作两年。丈夫有残疾,儿子和孙子都有疾病,全家只有她一个劳动力。在没有务工之前,全家的收入来源于饲养鸡和鸭、种植玉米,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马爱容的工作强度不大,标准的8小时工作,从早上6点工作到中午11点,下午是从4点到7点,“现在(经济收入)好多了。一个月的工资有1900元。”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