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百色6月7日电 (记者 开可) 那坡县,真正意义上的西南边陲县城,南面和西南面都与越南接壤,拥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2016年,那坡全县130个村(社区)基本上都没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在57个贫困村中,村集体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只有3个村。
没有集体收入,村子就成了“空壳村”,不仅村两委的工作不好开展,村民们应得的福利也无法保障。怎么才能让村集体收入的账本上不出现赤字甚至出现盈余?这个难题怎么破?
那坡县自己探索出了答案,虽然各个乡镇的具体情况不同,但其精髓不变:成立便民服务(有限)公司,代购代销,解决村民收入问题的同时,一并解决“空壳村”的难题。
那坡县百合乡那乐村村民在分拣蚕茧。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摄
“蚕宝宝”给村集体收入算了一笔好账
那乐村便民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今年3月成立,是那坡县首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的经营范围涵盖鲜茧收购、宜居乡村工程承包、集体资产出租、农产品购销等。
“那坡蚕茧的质量非常好,一个蚕茧可以抽到1000到1200米长的丝。丝抽出来以后就拿到江浙一带销售,或者直接打成蚕丝被。” 那坡县委副书记黄卓远口中的蚕茧就是当地百合乡的支柱产业之一。
6日下午,记者来到百合乡那乐村时,村民正在分拣蚕茧。白花花的蚕茧颗颗饱满,长相喜人。目前,那乐村的桑蚕养殖户共有75户。
黄卓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便民服务公司每帮缫丝厂收购一斤鲜茧就有3角钱的收入,而且还会有1角7分的运费补贴。按照去年鲜茧30万斤的产量计算,光这一项,村集体就有9万元的收入。”按照当地的价格,一斤鲜茧的价格是26元,这26元也是由缫丝厂支付给养蚕户,公司只是中转代购。
“种桑养蚕是产业之一。过去村里是没有村集体收入的。今年年初我们就自己探索,开始的时候想学习深圳的村民合作社模式。但是我们没有合作基础,因为土地都是农民在自己经营。所以我们探索出来一条新路:成立一个村级的便民服务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法层层选举,将村支书选举为董事长。” 黄卓远说。
今年收购蚕茧的工作从4月中旬就开始了,截至6月3日,公司已收购蚕茧11万斤,收益3.3万元 。
若蚕破茧成蝶再产卵,一般会让其将卵产在一张白纸上。这一张白纸上的卵虽然总重量只有8克左右,却包含着2万5千到2万7千只幼蚕。幼蚕由村里派人统一饲养,“如果让村民自己养小蚕,养的数量少了是浪费时间,养的多了等长大了,又没有足够的空间养它们。所以有专门的人来育幼蚕,养到(幼蚕)二龄的时候,就会分配给村民自己养。”那乐村村支书、便民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关勇说。
那乐村养蚕遵循着“六个统一”原则,即统一桑源、统一用肥、统一防治、统一饲养、统一销售、统一无害化处理。据介绍,从饲养幼蚕到形成蚕茧需要19天,也就是说饲养一批蚕的周期是19天。一年差不多可以饲养15到17个批次。黄关勇说,去年村里有一户人家,一对40多岁的公婆,光靠养蚕就收入了7万6千元左右。
收购蚕茧受益3.3万元,再加上承包清洁工程项目收益2.7万元、出租旧村部收益0.72万元,上半年,公司收益合计6.72万元。下半年,公司预计可收购蚕茧14万斤,收益4.2万元。这些收益中,15%作为公司管理机构计酬工资使用;5%作为公司其他股东分红;50%归村集体所有,30%作为公司日常运转和扩大再生产使用。
在以前,没有集体收入的村子只能依靠每年一到两万元的补贴来维持村两委的正常运转,再无力为村民服务。“现在有了村集体收入,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等发展到一定程度,村民会主动参与到村务中,激发他们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黄卓远说道。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