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人大代表支招探寻破解“钱学森之问”路径

发稿时间:2017-03-14 08:2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朱梦琪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朱梦琪)“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12年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成为叩问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 

  十三五以来,创新驱动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创新更是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新型、创造型人才培养方法转型迫在眉睫。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广聚天下英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定能成就创新大业。”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的话语铿锵有力。 

  广聚天下英才,不仅是国家深化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决心,也是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铸创新大业的信心。而“钱学森之问”背后的中国教育之困,或许也将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得到解答。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创造精神的源泉 

  “虽然‘钱学森之问’提出已经很多年了,但在当下仍然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它集中反映出我国教育中的某些弊端,需要引起我们不断地反思。”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和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看来,破解“钱学森之问”,必须跳出大学阶段去思考。 

  “如果我们不去回顾孩子走进大学之前所经历的教育,我们就无法回答为什么许多孩子在走进大学后失去了学习兴趣”郑强认为,大学教育已经不能单纯停留在大学阶段去思考,而必须把大学教育的视角前移。“如果不从整体上考虑影响中国教育的因素,单谈大学已为时已晚。”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徐利德 摄

  郑强介绍,国外教育会尽可能在少年时期,留给孩子们一些天真的时间和空间,“当孩子成熟的时候,他们会感觉玩够了,想主动学习了。”而在国内,情况却往往相反,很多学生走入大学后,对学习失去了欲望。“很多中小学老师也的确会告诉学生,现在好好学考进大学就可以玩了。”郑强认为,这会严重伤害青少年对未来探知的热情,挫败青少年对未知探索的动力。 

  此外,郑强表示,看待“钱学森之问”还需要将视角后移。“‘绝不输在起跑线上’是长期误导中国教育的一句话,阶段性的成绩不代表孩子的未来,我认为孩子都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持久。”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确实要思考,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为学生做了什么?做的工作够不够?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否为了培养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周洪宇表示,所谓视角内移,即教育工作者自身需要思考,在有限的可能性和范围内,如何改进自己的教育工作。

  同时,周洪宇表示,人才的成长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教育层面所讲的社会环境熏陶共同构成。“与其说‘钱学森之问’是问教育,不如说是问社会。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独立性的部分是教育工作者去共同努力的,但它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家长和整个社会共同为年轻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从人才成长的链条和环节来看,周洪宇认为,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特别容易被忽视的。“我们认为学生只要有知识就行了,然而好奇心和想象力才是未来创造力的源泉。”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徐利德 摄

  遵循教育规律是“双创”的基础 

  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 

  “党和国家在面对新形势下,鼓励全民创新的意识,实际上,学习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于过去的原理和知识都可以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学习和判断”郑强表示,“双创”号召的是全民的进取精神和意识,不能被狭隘地理解为“开公司创业的概念不是开公司,不是立刻挣钱,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理念,是不怕艰苦,敢于面对困难和陌生环境的进取之心。” 

  郑强表示,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三个“本”。“一是必须要有本事,连课堂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以一种好奇心就想在商界去打拼,我认为是不现实的;第二要有本钱,无知识产生不了技术,专利技术是不能靠凭空想象的;最后一个是本分,深厚的文化根基和良好的人品,这些都是在接受教育中所获得的。” 

  “要想当将军一定要先当士兵,当好了一个士兵才能当将军。”郑强希望,大学生能正确地看待创业。“走入纷繁噪杂的社会再回归学校就很难了,大学生们应该珍惜学校里纯正干净的环境和文化,集中精力获取知识,此后会有展现才华的空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指出,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通过正确的教育目标去培养学生,从而形成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社会。“陶行知先生所希望的是学生首先得有好奇心、想象力,然后有批判性思维,才会有创造精神,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支撑,也就很难达到创新的目的”周洪宇说。 

  周洪宇认为,“双创”是在中国社会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为了使中国经济保持活力,释放出更多人的创新能力,让社会创造力迸发而提出的但具体到大学生成长来说,如果不遵循教育规律,盲目地进入社会,则很容易被市场规律所淘汰。学生在学校学习是按照教育规律去成长,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知识、能力和方法。不能极少数的个案当作普遍规律,将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混为一谈,因此,把握其中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平衡点尤其重要。

责任编辑:杨青山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