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90后剪纸爱好者刘帅:让心手造物的艺术作品有生命有温度

发稿时间:2017-01-17 07:3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王晓妹

  在传统民俗创意系列剪纸旁,刘帅在一幅名为《哭泣枣园》的剪纸作品旁停留许久。他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山西吕梁市柳林县,每年都会遇到红枣滞销的情况,他以此为灵感创作了《哭泣枣园》,用毛笔将剪出的落枣中心点上黑点,寓意红枣腐烂,表现枣农的无奈。剪纸周身以剪出的枣核做装饰,寄托自己“希望家乡红枣畅销”的愿望。

  “这不仅是剪纸作品,也是我感情的表达,对学校、对家乡、对国家的热爱。”刘帅说。

刘帅与他的系列剪纸作品《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国青年网 高明 摄

  六年坚持全靠自学 追梦男孩主张创新

  刘帅来自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机电系,虽是个不折不扣的“工科男”,却比常人多了细心和耐性。除了上课,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宿舍里剪纸,对于电子游戏等一窍不通。他还注重原创,在作品中倾注自己的创意和思想。

  奥运剪纸系列中一幅名为《冬奥追梦号》的剪纸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这幅作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为主题,借鉴“和谐号”动车之形,添加奥运五环元素,仿佛一辆载着希望的时光列车。

  还有一幅名为《锦绣山西》的作品,以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山西久负盛名的九大建筑为主体,融合山西古城墙建筑艺术风格,富含文化韵味,曾入围2016年度山西省文化创意大赛。《人说山西好风光》系列剪纸,以山西省11个地市为主题,每幅作品都含有当地地标建筑、特色小吃、名产、名人等元素,呼应时代发展旋律,紧扣时代发展步伐......一幅幅精美的剪纸让不少学生驻足感叹,大饱眼福。

  有人问刘帅是不是出自剪纸世家,刘帅摇摇头。他所有的剪纸技艺全靠自学,“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刘帅说,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就会收获很多。

  “现在很多剪纸都是机器加工出来的,模板化、程式化。我希望在剪纸中表达时代的变迁,表达年轻人的思想感情,多做原创,让每幅作品都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温度。”刘帅说:“剪纸是门很美的民间艺术,我们年轻人要用新的思想去传承,让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青春活力。”

  刘帅四年创作剪纸作品百余幅。中国青年网高明 摄

  民间艺术传承脱节 非遗保护需主动出击

  “民间剪纸的文化意义,通过其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和广泛的教育作用而体现的。”王平在《中国民间美术通论》中讲道。

  民间剪纸是我国民俗生活中最普遍、最本原、最具文化象征意义的传统习俗之一。2009年9月,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批《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时代的变迁,剪纸传统开始衰微。文化流变,年轻一代追求时尚,对本土文化、民间文化逐渐疏远,也不再拿起剪刀,民间剪纸等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严重脱节。

  “我学剪纸20多年了,年轻人主动学剪纸非常少见。”民间剪纸艺术爱好者郭景胜对记者说:“好的剪纸作品不仅要求技法娴熟、造型各有特色,还需要有深刻的内涵,表现作者的精神情韵。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太浮躁了,很难传承这种‘工匠精神’。”

  剪纸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农耕社会的思想、伦理、艺术、信仰和习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剪纸心手造物的艺术方式对人的身心发展和审美情感具有裨益作用,其价值也绝非金钱可以衡量。

  对刘帅而言,也正是在剪纸的创作中心智受到了启迪,得到了精神层面的升华。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正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提出新的挑战,向刘帅一类的自学者、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何不主动出击,契合时代发展,让优秀的民间艺术唱一唱新的曲调?

责任编辑:邹畅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