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职生的彩虹人生:兴趣点燃梦想 执著磨砺“工匠精神”

发稿时间:2016-12-22 07:4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白梦帆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白梦帆) “一旦兴趣成为信仰,一切险阻都将化为坦途。”

  “谁说中职生不能打破常规成为国手?”

  “没有人规定中职生就不能走向国际化。”

  “为什么中职生就得比普通学生差,不能考上研究生?”

  用奋斗绘就彩虹人生。近期,由团中央主办的第六期优秀中职毕业生全国校园分享团巡回分享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优秀中职毕业生代表走进校园,讲述奋斗故事,弘扬工匠精神,畅想青春梦想。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银牌获得者谭伟创

  谭伟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谭伟创,一个从小喜欢动手DIY玩具的“创客”,挑战不可能似乎成了他生活的主调。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11年,谭伟创就读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数控专业,刚接触到工业制造的他就疯狂的迷恋上了机床、钳工台、切割机以及其他各种制造工具。和其他同学不同,谭伟创的工服总是最脏最油的,他愿意比别人花上更多时间待在车间里做零件、做各种自己设计出来的工艺品。

  慢慢的,谭伟创意识到他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还不能完全地实现自己的创造梦、科技梦,于是他决定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自学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知识。后来,他选择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先进制造产业系数字设计与制造专业继续深造,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接触到了世界技能大赛,并对其中的“机械设计CAD”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

  但前景并不乐观,在以往的比赛中谭伟创所在的学校几乎都止步于省级选拔赛,不过他并不气馁,而是告诉自己:“如果我选择参加比赛,就意味着我有30%的入选机率,但如果我不参加,便是100%的失败。”

  一路走来,困难于他无处不在。从校赛一路打到国赛,再到世赛,每一次晋级都意味着更严厉的淘汰。聊及感受,谭伟创说:“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么世界技能大赛就是其中一次超强毅力和耐力的长跑,坚持到终点的人都有着非凡的勇气。”

  当谭伟创站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的领奖台上时,他用实力赢得了所有人的观念转换。对于他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名普通技校学生实现技能成才,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国手”的见证。

  如今的谭伟创,已是一名教师。在未来的人生中,他更希望能将自己参加世赛的所学所获进行教学成果转化,为祖国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尽一份力。

  谭伟创常说:“今天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何必不努力在当下?”他认为,也许人生会有各种不同的挑战,但只要坚持目标、把握当下,凭着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梦想。

黄实现与山东省近两千名中职学生分享青春故事

  黄实现:既是“疯子黄”,也是“黄大仙”

  黄实现,一个具有“疯子精神”的设备维修工,做他人不敢做,想他人不敢想,他却说,“我只是一个从事自己喜欢工作的幸运儿。”

  谈起梦想的初衷,黄实现说:“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堂摩擦生电的物理实验课,摇动手柄,两只带电小球慢慢接触就会迸发出电火花,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电流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我就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步入徐州技师学院的那一天,黄实现毅然的选择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他说:“那时的我,就像干涸湖泊里一条游向大海的小鱼,我一边拼命汲取理论知识,一边抢着多做实验,以此不断充实自己。”

  2011年,黄实现拿到电工证,穿上工作服,正式迈上设备维修岗位。每天他不是在又高又窄的行车上奔波,就是在又小又脏的机床中摸索。他说,“那时的我没感觉有多苦多累,相反常常因为自己对设备不熟悉而苦恼。”为此,黄实现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机床说明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翻译外文说明书。

  “疯子黄”和“黄大仙”是黄实现的专属称呼,他回忆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别人不敢拆的设备我敢拆,别人弄不明白的事情我一定要弄出个所以然,大家都管我叫‘疯子黄’。”后来随着设备维修经验的积累,黄实现的维修技术也日益成熟起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改叫他“黄大仙”。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才真正体会到“技术赢得尊重”这句话的内涵。

  2016年,黄实现凭借韧劲和精湛的技艺闯进了全国数控大赛的决赛。备战期间,他每天训练时间长达16小时,他认为,只有将技能转化为技巧,技巧转换成创新,创新才能成就创造。

  最终,黄实现荣获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项目职工组第一名,他实现了怀揣多年的梦想,“赛场就是战场,没有平日艰苦卓绝的训练,就没有战场上真枪实弹的胜利。”黄实现说。

李剑飞与广东省中职学子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

  李剑飞:挺起胸膛,有梦想就去追

  李剑飞,一个荣获8个国家级竞赛大奖的在读研究生,七年铺就科创之路,他坚信,“一旦兴趣成为信仰,一切险阻都将化为坦途。”

  “我从小就热衷于电子产品,一直梦想着考上大学,毕业以后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然而,中考时的李剑飞却遭遇了考试失利的打击,连普通高中志愿都没填的他,只能选择职高,但他没有气馁,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

  凭借着对于电子近乎痴迷的热爱,年仅17岁的李剑飞以编程满分的成绩荣获全国一等奖,第二年,他光荣卫冕。面临毕业的他,放弃良好的就业条件,再一次立志考大学,“高考时,我只填报了浙江师范大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这一个志愿,也是我唯一的一个志愿,我想把编程一直学下去。”最终,李剑飞如愿以偿。

  成长之路难免有质疑与挑战,他回忆起刚上大学的情景时说到,“当时我想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却因为中职生和大一的身份,不被师兄们接收进团队。”李剑飞下决心自学专业知识,九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寝室—教室—实验室”三点一线,坚持学习十余个小时。比赛中,李剑飞以国奖第一的成绩打破了所有人对他专业能力不足的偏见。

  “算上高中,我已经在学科竞赛的道路上走过了七年,也在实验室‘住’了七年,获得了5个全国一等奖,2个全国二等奖。渐渐地,我发现实验室就像一把能让我摘到星星的梯子,总能让我看到有些比生活更远的东西。”李剑飞说。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李剑飞表示,所有的成绩都是在实验室里堆积出来的。大学四年,李剑飞只回家过3天,却在实验室待了10000多个小时。也正是因为不懈的努力,他顺利通过了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面试。

  李剑飞在分享活动时说道:“就读职高,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如果你觉得你也可以做到别人做的,那么请挺起你的胸膛,有梦想就去追,当你蓦然回首的时候,一定不会感到后悔。”

责任编辑:芮喆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