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
12月3日,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颁奖礼在宁波隆重举行。
中国青年网丽水12月5日电(记者 张思怡)今天是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参与志愿活动,享受志愿服务”将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追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成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团员青年弘扬志愿精神蔚然成风,自觉投身志愿服务更是一种时尚生活。
日前,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于浙江宁波落下帷幕,这是志愿服务的嘉年华。中国志愿者正一步一步走向国际舞台,唱响志愿服务的时代强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
团组织引领:青年有信仰 志愿有力量
早在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开创了我国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先河。随后,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
1994年12月5日,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也随之逐步建立。1998年8月,团中央成立了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负责规划、协调、指导全团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承担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等重要事件的影响下,“志愿者”与“志愿服务”概念逐渐被社会认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志愿服务正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公众基础的社会事业。
G20部分“小青荷”志愿者合影。
G20志愿者“小青荷”代表孙思雨说:“志愿服务,是源自个体最真诚的内心力量。”青年学子将志愿服务融入自己的成长之路,用数据和时间验证了当代大学生践行志愿服务之路的执着与坚定。
“是一群可爱的人牵着我的手一步一步把我从黑暗引向光明。”闫思帆以报恩的名义将志愿者的大爱洒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说:“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奉献者,因为这个社会给予我的是生命、关爱和重新扬帆的自信。”
志愿服务凝聚了公益资源,更凝聚了散落在每一寸土地上的温暖。“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擎起志愿服务的火把,将志愿精神在青年一代中薪火相传。志愿服务在共青团中央的引领之下形成了助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志愿中国: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秦宜智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中指出,各级共青团和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同努力开创了志愿服务的组织、队伍、文化、立法和中国志愿服务“走出去”的时代,取得了许多具有开拓性、标志性意义的成果。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拓展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开辟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也曾指出:“志愿服务将成为社会普遍参与和认同的价值观,志愿服务将成为社会大众习惯的生活方式。”
志愿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将极大促进物质文明的进步,满足了生存需要的中国人将对情感的归属、社会的尊重、自我的实现表现出更大的需要。志愿服务将成为广大民众实现这些需求的重要渠道。“志愿服务的规模和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准。一年来,中央连续出台法律和政策文件,明确将志愿服务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新时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段桂青对志愿服务的前景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北京市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会长陆士桢进行演讲。
“探索中国化的志愿服务模式是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创新探索符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实践模式,推进本土化建设。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动员,这是中国志愿服务在领导和运行体制上的特色。”北京市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会长陆士桢教授这样表述中国特色志愿服务。
时代成果:志交会是提升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水平的探索
秦宜智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高峰论坛上提出要求,青年志愿服务要紧紧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提升青年志愿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紧紧对接社会治理创新,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紧紧对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紧紧对接教育领域深化改革,通过志愿服务实践为国家为民族立德树人;紧紧对接青年发展实际,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同时强调,作为党的一项重要事业,青年志愿服务理念先进、行动自觉、发展蓬勃,离群众最近、离青年最近,是共青团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进一步做强基层青年工作力量,共同做共青团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张朝晖向记者介绍:“志交会是共青团联合有关部门打造的一个全国性志愿服务比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是我们服务于党的群团工作改革创新、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水平的积极探索。”
本届赛会将全国项目的开展情况与宁波志愿经验相结合,分为阳光助残、文化宣传与网络文明、环境保护与节水护水、禁毒教育与法律服务、邻里守望与为老服务、扶贫开发与应急救援、理论研究与基础建设、公益创业赛及其它领域等类别。
“志愿+专业化”,志交会品牌更像是一根联结志愿事业和全社会的高速管道,它成功助力全社会去了解志愿服务国家项目在创新社会治理格局中的深刻内涵和长远利益。
“志交会是新时代孕育的重要成果。”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黄英锋说:“团十七大以来,团中央书记处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搭建志交会这个平台,充分发挥项目展示、组织交流、资源配置、文化引领作用,促进志愿服务规模化、专业化、制度化发展。”
12月1日,由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共同起草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岗位规范》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部以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岗位规范为题材编制的地方性标准,将对扩大志愿服务“金名片”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5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志愿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12月1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四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宁波召开,发布了《中国志愿服务培训大纲》。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张晓红进行主题演讲。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张晓红博士告诉记者:“2013年,江苏省因青奥会需求制订了地方标准,2014年北京对大型活动的整体管理规范进行了标准化立法的制订。”她表示:“标准化是志愿服务未来发展的趋势,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中去。”
“青V号 弄潮中国梦”系列相关报道: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