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年之声”作为是共青团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打造的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导青年的工作新品牌,已成为全团推进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如何让“青年之声”品牌深入人心?一年多来,“青年之声·浙江”立足本省实际,以“品牌、互动、共享、开放”四大理念为引领,紧紧抓住“青年之声”与团的全面工作、线上与线下、团内与团外、机关与基层四对关系,多措并举、真抓实干,着力打造“亲青筹”、“亲青恋”、“亲青创”、“亲青帮”四大“青”字号品牌,使青年之声品牌叫得响、传得开、走得稳、行得远。“青年之声”特别推出系列报道,与青年网友分飨来自浙江共青团的创新工作模式。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朱梦琪 通讯员 林轩) 助跑、支撑、摆腿、射门……“啪”,没有想象中的应声入网,足球在学校的白墙上又留下了一个黑印。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应村乡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的周祥俊,用袖子擦擦头上的汗,默默地去把球捡回来,继续练习。因为他的学校没有足球场,一块算是平整的水泥地,就是他和其他同学练习足球的天堂。
一块算是平整的水泥地,就是孩子们练习足球的天堂。团浙江省委供图
在浙江省一些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普遍存在无专业足球场地或是场地简陋的现象。为加快抓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和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动员社会力量,通过“亲青筹”公益众筹平台,筹集和设立“梦想足球”公益基金,开展“梦想足球场”公益项目,在山区、海岛中小学校及乡镇(社区)建设新足球场和修缮旧足球场。
没有足球专用场地用粉笔画球框
驱车从遂昌县城到应村乡中心小学需要1个多小时,才刚踏入校门,里面就是一群孩子在踢足球的身影。“我们整个学校乃至县城的足球氛围很浓厚,虽然学生人数不多,只有273人,但每个年级都有足球社团,校足球队有22人。”校长赵祥勇说道。不过最困扰他的,便是场地的问题。整个学校的操场,塑胶篮球场占了一大半,另一侧的水泥地则是搭建了排球网,想要踢球,就得在操场上“夹缝中求生存”,和其他运动共用场地。
孩子们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画球框。团浙江省委供图
场地的限制抵挡不住孩子们对足球的喜爱。“每节下课我都会来踢球,吃完中饭就和同学一起来踢。”周祥俊腼腆地一笑,转身跑去继续踢球。没有球门怎么办?孩子们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画球框的线,只要过线了,就算进球。
“整个县城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足球场,看着孩子们这么喜爱足球,我们老师心里也挺无奈。”体育老师黄泽成是学校的足球教练。如果下雨,他会带着孩子们跑楼梯,在走廊下练习脚法、战术配合。这个校队男队有15人,女队有7人,去年男队拿了县里小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的第8名,女队拿了第4名。“其实就是场地制约了孩子们的发展,如果有一块稍好的足球场,他们的成绩还会更好吧。”赵祥勇看着孩子们在破旧的水泥上训练,自顾自地叹气道。
自来水管焊成球框一摔倒就破皮
蔡源乡中心小学是在遂昌县的另一边,虽然只有80多个孩子,但一支10多人足球队还是组建了起来。学校中央有一块梯形的草坪,这是孩子们练习足球的地方。土地有点凹凸不平、坑坑洼洼,还有很多石子散落在其中。并不平行的两个球框,锈迹斑斑。“这个球框是以前的校长用自来水管焊成的,已经有10多年了。”现任校长王隆峰说道。
杂草丛生的“足球场”。团浙江省委供图
这个草坪杂草丛生,但两个球框底下却是被踩得没有草了。孩子们每周课间会有两次踢足球活动,足球队则是一周一次专题训练,郭耀阳就是其中一个特别热爱踢足球的孩子,“每天我都会花一个小时来练球,一般是吃完晚饭以后,自己射门自己捡。”作为学校里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之一,那个显得有点破烂的足球成了郭耀阳最好的伙伴。
由于学校地处群山中,山间湿气比较大,草坪往往又湿又滑,孩子们在上面踢球很容易摔倒。“经常摔,已经习惯了,我还好,顶多擦破皮,我有个同学摔倒把手给摔骨折了。”郭耀阳说着拎起自己的长袖,手臂上还有好几条结痂。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