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2年8次参加社会实践的清华男:起航工物 践行践远

发稿时间:2016-10-19 07:3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正穹 董方玉 陈雨晴

  编者按:这个时代,毫无疑问,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面对这样的时代机遇,青年一代如何做?“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说道。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紧跟时代,在砥砺中前行。从即日起,中国青年网将持续推出2016年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系列报道,集中展示青年高校学子在实践活动中见证时代进步,实现自我成长的风采。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李正穹 通讯员 董方玉 陈雨晴)见到万柳铭的第一眼,我们看不到他背后2年8次社会实践的丰富经历,不知道他进入清华三年便多次探访海外,更不知他其实是一位修习公共管理二学位的“非典型”工科男。但他坚毅不失亲切的面庞,以及略显瘦弱的身躯所散发出的自信、干练气质,都在述说着关于实践金奖得主——一个实践“二次方”的故事。

  跨越山河,脚踏实地

  两年前,进入清华大学工物系的万柳铭,只是三千新生中平凡的一位。学术、社工、实践、就业……这一切在他看来,不过是几个新鲜却单薄的概念。万柳铭不愿意过多受到自己定向生这一身份的限制,更“讨厌用未来的安逸麻痹当下的自己”,于是,对不同可能性的一次次探索,构成了他大一生活的主题。

  本专业在大一寒假组织的社会实践,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只是浮光掠影般的匆匆一瞥,但它给了万柳铭一次回首来路的机会。万柳铭带领“情系母校”支队回到家乡,在他跳出曾经狭隘的舒适圈后,他第一次从清华学子的视野高度上,发现诸多刺眼的问题。

  “我的家乡在江西南昌的一个镇,在城镇化的初期受到了很大冲击,出现了一些像赌博这样不好的事情。面对城市建设,很多家庭就会有这样的观念,觉得既然我获得了拆迁费,拿到了钱,别的事情,比如子女的教育,都可以丢下不管。”这种利益导向的风气与清华行胜于言、专心务实的氛围发生冲击,使万柳铭陷入思考,“城乡结合部地区青少年教育现状调研”的实践主题渐渐成型。经过长达半年的准备周期,最终,他带领的支队取得了优秀实践成绩,获得了校级二等奖。

  这次寒假实践的成功给了万柳铭极大的鼓励。同年暑假,他带队远赴广州,进行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调研,并在广州市委的帮助下进行了城市内涝与自救常识科普活动。大一的五次社会实践,让万柳铭真正走出了清华,走出一条汗水与硕果并存的实践之路。

  认同专业,笃定向前

  深入社会与潜心学术是否冲突?万柳铭的答案是否定的。“清华的大牛很多,很容易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但是实践可以给人带来别样的成就感,与学业是相辅相成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万柳铭坦承社会实践给自己带来很大改变,其中之一,便是增加了对自己专业的了解。

  清华十分重视学生在本科阶段知识的巩固,万柳铭平时学习的也多是数学、物理方向的基础课程,与其他工科生无异,对名副其实的专业课也知之甚少。在他大二赴泰国进行的海外实践中,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工物专业知识,是一个莫大的挑战。当他对比了清华与泰国一流大学工物系研究条件,并调查获悉,相当一部分亚洲国家所使用的安检产品——威视,是清华工物系的产品之后,那种自豪感是难以言表的。“从前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的专业可以做什么事情,但现在可以确定,在核能力方面我们站在世界的顶峰。”

  另一大改变则是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认同感。从去年12月到今年暑假,万柳铭作为团委实践组的组长,为工物系的实践倾尽心血。“此前工物系专业实践已经做了十年,有过金奖的辉煌,但是近几年陷入了低谷,实践整体性与延续性不足,内容单一,覆盖面窄、队员获得感低。”万柳铭希望自己能够做出改变。

  那是一个压抑的寒冬。当时的万柳铭,缺乏对自己专业足够的热情,责任带给他的更多是压力。在联系相关单位和工物校友时,万柳铭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学长学姐们告诉他,只有有了深入的了解,先着手尝试,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他也确实默默承担下来,与团委实践副书记一起做顶层设计规划,结合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确定了与创新人才培养有关的实践主题,招募支队长和队员,联络专业教育导师团进行培训,入选江村学者训练营、实践梦想计划与SRT,进行预调研与前期宣传,获得北京团市委十大重点团队支持……

  最终,“核能兴邦2020”这一88人的专业实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不仅在人数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且是工物系首次覆盖本科所有年级和研究生的实践。适逢2016年是工物系60周年系庆,万柳铭觉得自己的项目可以称得上是给工物的一份圆满献礼,而自己与工物系的联系也越发紧密。

  不忘初心,家国情深

  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系天下的万柳铭,曾经心仪的专业是建筑学院的城乡规划,虽然未能如愿,但不忘初心,方有始终。他在社会实践中,会特别留意城镇化相关选题。随着自己能力的局限渐渐暴露,他不满足自己仅仅是“有心为之”,于是辅修了公共管理二学位,为自己的家国情怀插上助力的双翅,并在公管导师的帮助下,前往郝堂,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困境调研。

  说到情怀,有人会觉得它已然沦为“世俗的吆喝”,也有人认为,清华工物学子的情怀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马兰花精神”,陈旧不变。那么,在复杂多元的当今时代,所谓情怀,所谓精神,是否还是无私献身,牺牲小我?

  万柳铭总结核能兴邦实践时,引用的清华工物系博士生王子野的一段话,可以大致表达他的看法:“时代变了,我们不用再因为投身祖国建设而不能两全忠孝,我们不用再因为从事科研工作而放弃与家人团聚的美满,我们不用再因为专心核技术研究而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但是在这些变化之中我们挥洒青春的激情、强国兴邦的梦想却一直没有改变!”

  万柳铭喜欢“从工物起航”这句话。清华大学工物系给每一个有志学子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并助力他们前往自己的方向。这一次,有幸成为获得实践金奖的同学之一,对他来说,是一种肯定,但绝不是社会实践的最终意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只要初心还在,万柳铭就会践行践远,永不止息,镌刻下自己的足迹。

责任编辑:董容语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