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君合菌业项目参赛选手合影。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思怡摄
青年视野:“农村会带给我们更多机会”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练就创业本领;开拓视野,创新思路,彰显青春风采。“创青春”大赛汇聚了无数精英共享创业故事。
张美琪、沈莲、陈艳琦是三位来自吉林农业大学的大四学生。言语间超乎同龄人的清晰思维和严谨逻辑展现了创新创业带给青年人的无限激励。通过学校团委组织报名,从去年第一次接触玉木耳到用这个项目准备参赛,大半年的时间里,一群有创业理想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运用自己所学开始了他们的创业梦想。
“这是全国创业青年的比赛,不同于高校。能够进入决赛我们已经非常幸运了。”陈艳琦说:“我们想向已经毕业的人学些经验,他们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思路会比我们开阔很多。他们很多人都是大学毕业经历3到5年就能够带领自己的团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也想做到这样。”
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她们对自己有着很清晰的认识。“我们没什么经验,也没有遭遇过重创的磨练,风投对大学生的项目进行投资时是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而说起创业优势,“专业”和“年轻”是她们的关键词。专业对口和青年人活跃的思维碰撞出无穷无尽的创意。而其中更重要的,是国家和学校的支持。
张美琪告诉记者,学校搭建的创业孵化器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业环境。“入驻之后,我们要交的场地租金和水电费都微乎其微。就好像一开始成立公司,如果可以不用缴水电房租,会节省很大的开销。”同时,省市和学校设立的一些项目推广资金和科技研发资金,更为这群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提供了创业之路的垫脚石。“这让我们觉得更有保障,心里也更踏实了。”学校和国家的鼓励让他们的科研创新成果一步步实现市场化、产业化。
当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投身“田间”实现自我。这在沈莲眼里,是社会进步之下人们观念的改变。“原生态”理念已成为大多数人所关注的,而近几年投资商的目光也开始转向农业。“和别的选手交流之后,我觉得我们现在从农村挖掘出来的东西还是太少,如果我们找对方向真正投入进去,‘土地’会给我们更多机会,我们也会收获更多的回报。”
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组的赛事虽已结束,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涉农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下乘风破浪,用不断迸发出的“金点子”为我国向现代农业强国迈进、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