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浙江农民奔波37年整理红色史料 建成村烈士陵园

发稿时间:2016-08-12 13:5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王龙龙 刘廷勇 吕庚青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 王龙龙 实习记者 刘廷勇 吕庚青)杨洪春粗糙的大手抚摸着纪念碑的大理石底座,“革命英烈千秋”几个大字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从18岁到55岁,37年间,杨洪春走访多地,整理史料,考证英烈事迹,终于2014年修成了村中的红色村史,并在村中建成了浙江省第一座村级烈士陵园。 

  面对来访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暑期实践团,杨洪春略显激动“在革命年代里,先烈们抛头颅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把他们遗忘。” 

图为工作中的杨洪春。本人供图 

  走访“三老”整理红色史料 

  浙江省龙泉市碧龙村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934年闽北红军来到这里建立了党支部,组织起了游击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斗争。杨洪春介绍说:“碧龙村的老百姓十分支持共产党。在红军驻扎期间,村子里的妇女主动护理伤员,替战士缝洗衣服孩子们为红军递送情报许多村民自发为军队运送粮食。抗日战争打响后,全村很多青年成为了新四军的游击队员,十多名青年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 

  至今在这个村落里还流传着许多战争时期的故事。杨洪春从小就爱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其中最吸引的就是村中那些烈士的英雄事迹。不过在那个时候,各种传说含混不清,无凭无据。大部分人都说,解放前村里牺牲了10多个烈士。但是说到具体数字,有人说是11个,有人说是13个,还有人说是15个。对于烈士的姓名和经历,更没人说得清。这杨洪春留下了巨大的谜团。 

  1981年,年仅18岁的杨洪春当选为碧龙村生产大队大队长他下定决心要系统地整理村里的红色史料,彻底搞清楚这些英烈事迹 

  因为年代久远,对于战争年代的事,村里没有多少人知道了。杨洪春就走访老党员、老红军、老交通员,像个孩子一样围着他们,让他们讲以前的革命故事。 

  当年一些村民参军后跟随队伍离开,就牺牲在了外地。杨洪春说,考证这一部分烈士的事迹是最艰难的。 

  烈士杨观义就是其中一个。杨观义,男,汉族。1916年生,龙泉县住龙镇碧龙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1943103日,为中共闽浙边委武工队筹集食盐时被敌人杀害于福建省浦城县水南桥下。为了这段简短的文字,杨洪春托朋友到蒲城收集资料,同时自己还多次利用周末到蒲城去取证。 

图为由杨洪春编写的《碧龙村志》。本人供图 

  病中编写十万字村志 

  整理红色史料的心愿还未完成,不幸的事情便发生了。1995年,杨洪春查出患有糖尿病,从2001年开始就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维持正常的机理运转。但病痛没有让杨洪春停下手中的工作。为了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册,连拼音不懂的杨洪春,硬是靠死记硬背学会了五笔输入法,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把近十万字的《碧龙村志》敲出来。就这样,一个个碧龙村的英烈事迹在杨洪春努力下浮出水面。 

  杨达銮、杨天保、杨金贵、杨观仁、杨观义、杨松贵、俞柏森、罗木发、杨观礼、杨荣柱、杨发州、杨堂荣……经杨洪春多年走访,一共整理出12碧龙村烈士姓名和生平。 

责任编辑:杨晓霖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