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王大千鲍鹏山提醒青少年不使用网络粗俗用语

发稿时间:2016-03-03 13:2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开可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主席王大千(右一)与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副主席鲍鹏山(中)做客“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访谈。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主席王大千在“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启动仪式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开可) “说什么样的话、读什么样的书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互联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们民族语言的宝库,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有趣。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互联网也滋生并传播了一些污言秽语。”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主席王大千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3月2日,王大千与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副主席鲍鹏山一同做客中国青年网,畅谈青年在网络上的“净语良言”: 网上文明用语应该成为青年的文化自觉。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国的网民以 10-39 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 75.1%:其中 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9.9%,30-39岁群体占比为23.8%。“青年是整个网络环境的主力军,他们在交流中难免要创造新的词汇,同时这些新词汇也会很快地在青年中传播。”王大千告诉记者。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赋予很多字和词新鲜活力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庸俗、低俗的、媚俗的甚至是恶俗的语言。因此,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联合启动了“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旨在通过系列活动,大力倡导青少年主动承诺使用净语良言,戒除粗俗网络用语,树立文明新风。

  鲍鹏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汉语是一门有文化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有文化的语言,“要带着敬畏心好好体会、爱这样的语言,然后去维护这样的语言。”在他看来,说好话不仅是让自己呈现出一种好的修养,也是在呵护我们的母语。

  王大千告诉记者,“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言谈举止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现在很多青年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现实中,他们也会觉得使用网络语言很时髦,“但是他们不知道网络中的语言很多时候不是高雅的,而是污言秽语。”当一个人很自然地将这些语言说出口,自身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语言在表达中有很多层面的要求。表达清晰到位要符合语法,除此之外,语言还有风格问题。”鲍鹏山向记者表示,语言很多时候是在展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体现的是自身的境界。青少年哪怕在网络上发言,语言上还是应该要有一点追求。”

  鲍鹏山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也是最高贵、最有文化、最雅致的语言,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继承汉语的这份高贵和雅致,不应当把它变得肤浅,不能让网络上的粗俗语言把汉语变得粗鄙不堪,更不能变得下流。语言是身份和文明的标志,“屌丝”、“爽歪歪”、“干”、“我靠”这些话,有教养的人最好不说。贬低、放任都是对文明的亵渎。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副主席鲍鹏山在“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启动仪式现场签名。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摄

  青年行动助力“净语良言”新风气

  有很多青年已经意识到网络粗俗语言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在“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启动仪式上,不少高校学生在现场的“承诺墙”上签字,承诺网络“净语良言”从自身做起。也有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呼吁大家在网络上文明用语。

  王大千和鲍鹏山也为广大青年助力“净语良言”新风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大千提出,孔子说“君子有三戒,有三畏。”当代青年也要有敬、有畏、有戒,要从我做起,主动参与这样的行动,通过箴言、警句等良言,把低俗语言拒之门外。为配合活动开展,“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将联合全国百所高校团委,共同开展“国学大讲堂进高校”活动;每月公布“青年之声·名家书单”,分批推荐给广大青少年。“在行动当中,每一个人都会影响你身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我不转发不传播(粗俗语言),同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用好的语言来表达这些。不要告诉青年他们要做什么,而是要他们自觉去做。”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的公益品牌——孔子学堂,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宗旨,其实也是希望民众做个有教养的君子。

  鲍鹏山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网络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络上出现污言秽语是难免的,但是大家要注意到这种现象。“如果污言秽语是一种不好的风气,那么我们能不能引导一种好的风气、好的语言习惯?我们引导好的用语习惯,并且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引导这种好风气。很多青年没有意识到,语言和一个人的身份是有关系的。青年意识不到,社会就要给他们提个醒。”

责任编辑:王家沛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