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2日电(记者 杜美辰) 75后创业者吴言松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全日制在读博士,他在2016年迎来创业的第五个年头。原本“朝九晚五”的生活被“朝五晚九”所取代,“老创”吴言松常常连安静悠闲地吃顿饭都是奢侈,已经习惯了每天争分夺秒地投身创业事业。
晚上六点,中国青年网记者来到北京林业大学的食堂,见到了边吃饭边与创业团队中实习生交流的吴言松,他既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也关心实习生的学习与生活,嘱咐他好好准备期末考试。
2011年11月,吴言松与几名北林的本科生、研究生组成团队开始创业。作为年龄最长、阅历最丰富的“老大哥”,吴言松坦言自己的阅历与大学生的激情是一种“老少配”组合,这样的团队让大学生创业更加靠谱,让团队成员的成长更好更快。
2015年11月,吴言松在全国青年创业训练营上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中国青年网记者 杜美辰 摄
创业的魅力:不愿回头,不惧失败,不悔青春
本科学法律,硕士学工商管理,36岁辞去年薪数十万的职位,攻读市场营销学博士学位。在吴言松的人生道路上,“不安分”是一大特色。这种天性的“不安分”也使得吴言松在创业的路上“摸爬滚打”。
从2011年决定创业开始,吴言松换了许多方向,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公司顽强地存活下来。在将创业方向最终定为“基于北斗的导航通讯”后,吴言松终于在2015年末让公司逐渐步入正轨,走上创业的新起点。
“从2014年开始,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调研‘北斗导航通讯’的创业项目,在此前三年则是非常艰难,我们几乎每半年都换一个创业方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卖过苗、搞过翻译、做过进出口、还做过机电设备,做过家政服务医疗养老跨越众多行业,我也因此投入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最艰难的时候,银行卡里只剩下数百元,家人、同学、老师也都很不理解,创业有时候让我感觉‘生不如死’。”
在最艰难的时刻,吴言松也应聘过工作。但是干了几天之后,他再次毅然辞去年薪数十万的职位。“创业是不能回头的。一旦开始创业,你就无法静心再回去‘打工’,我想这就是创业的魅力,就是人生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吴言松说。
如今迎来创业的转机,吴言松更庆幸当初没有轻易放弃。他说,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因为走上创业道路有过丝毫后悔。北漂的十多年,他以青春为代价让自己和家人过上了优越的生活。而现在,在不惑之年,他又从零出发,用创业的方式重返青春。
“老少配”创业组合更靠谱,与其自己创业不如加入成熟初创团队
虽然经历了两年低谷,但是吴言松的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公司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他说,或许这应当归功于“老少配”的创业团队组合。“在我们团队中,除我之外,其他都是本科生、研究生,都没有社会阅历。在大学创业园,我年龄大,经验丰富,能够就各项事宜提出成熟的看法和建议,保持充分理性。而他们够热血有拼劲,也赶得上当今的潮流,能让我们的团队始终充满激情与活力。”
吴言松说,虽然创业的道路颇显“悲壮”,但是创业事业依旧“后继有人”。在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并没有消减。越来越流行的方式并不是白手起家去尝试创业,而是选择加入一个成熟的初创企业,以合伙人的身份体验共同创业的感觉。
“大学生积蓄不多,选择当合伙人,不用拿出太多的资金,风险较小。而且一个成熟的创业团队人才齐全,资源丰富,各尽所能,能让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锻炼能力。所以,我建议大学生可以考虑不要总想着自己创业,要跟有创业资历的人一起创业。”吴言松说。
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大一学生汤桉睿刚一入学便抱着学习的态度加入了吴言松的团队。汤桉睿说,他的父亲就是一名老一辈创业者,受父亲的影响,他也想在毕业之后创业。他选择加入吴言松的团队,体验创业,磨砺自己,也为今后自己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第一个学期的创业体验最大的收获是知道如何在学习之余加强社会实践,更好地度过大学四年生活。
“现在,我在团队中主要负责商业计划书的技术分析和运营风险同行业分析,也跟着吴博士与客户进行洽谈,我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到很多知识,认识很多学霸型创业者。实际上,创业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汤桉睿说。
创业是让大学生快速成长的“捷径”,失败则是最大的收获
在“双创”潮流中,许多与吴言松一样的北林学子响应学校的号召,成立创业团队,在学校的国家级科技园开拓事业。然而,吴言松说,三年以来共有 33个创业团队成立公司,存活下来的只有7个,大部分学生团队都以失败结束了他们的创业之旅。吴言松坦言,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创业。
“很多大学生创业都只是凭着一腔热情,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各方面都很稚嫩。我身边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们失败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由于缺乏有效营销手段,有的因为团队不稳定,有的是没有做好预算。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经验也没有付出足够时间。”
对于大学生如何才能成功创业,吴言松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大学生在创业时要力所能及,要基于大学生的优势,选择一些合适的项目。一些与实业产品制造相关的创业,需要去各地出差才能签到单,成本高风险大,这就不适合大学生。而北林学子所创立的‘校联购’,以为大学生提供本地化生活服务为宗旨,不仅成本低、有市场,凭借大学生的身份也能更好地宣传营销,像这样的创业项目贴近大学生衣食住行就更适合大学生创业。”
吴言松也表示,即便没有成功,创业的经历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很多能力,挖掘了他们身上的诸多潜质。“以我的团队为例,我的创业队友们想继续学习的被保送到了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想工作的也顺利进入了大企业。虽然他们没有在创业上收获成功,但是在做人、做事上都收获成长。这些能力的增强,不是通过书本就能实现的。我想,创业是快速成长实现个人价值发现和升华的一种‘捷径’。”
欢迎拨打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细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爆料线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