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罗曼蒂克消亡史》:民国为什么会是罗曼蒂克的?

发稿时间:2016-12-21 09:39:30 来源: 腾讯娱乐 中国青年网

  《罗曼蒂克消亡史》剧照

  韦小宝的全部知识结构都来自于说书先生。他讲了“当晚沐王爷坐在军营之中,挑灯夜看春秋”,然后大破元军的故事,叽里咕噜,把茅十八说得一愣一愣的。在荡气回肠的相声《八扇屏》中,莽撞人是一位古人,姓张名飞字翼德,大喝三声,把当阳桥喝断。电视剧《大宅门》里白二奶奶公然行贿,送太监一所豪宅,还要把她的敌人挨个咬死。话剧《蒋公的面子》里,大学教授们疯狂打麻将,还给大学敲打了一座墓碑。洋人的罗曼蒂克也不少。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一个名叫“少校”的笨蛋变成了真正的美军少校。在博尔赫斯的南方,一个垂死的病人像高乔英雄那样拿起了匕首。在《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中,诺亚方舟逐渐变形,融化成了油画边缘的一个光点。在《玫瑰的名字》里,大火呼呼烧了一夜,净化了黑暗的图书馆。

  民国也变成了这样。国民党从不是一个纯粹的意识形态政党,也就是说,人们总搞不懂它要干什么。即使在党内激烈斗争的时候,它也显得很乏味(现在也是),它一点也不罗曼蒂克。军统局是一个法西斯性质的混账东西,更是个僵硬的机器。但在《金陵春梦》里,蒋介石会在西安事变时穿着睡衣委屈发怒,像个捉奸成功的女人。在《一代宗师》中,军统杀手成了一个孤傲而寂寞的八极拳大师,开了个理发店,忍不住和叶问搞一下“千金难买一声响”。

  历史叙述必然包含罗曼蒂克的可能,但罗曼蒂克必然超越历史。张大春写了一本叫《城邦暴力团》的伟大小说,在马戏团一般的炫技中,他居然真诚地自我表白“唯浅妄之人方能以此书为武侠之作”。这是何苦呢,他应该说,“这才是真正的武侠之作”。这小说写得颠三倒四,有七兄弟、七张画、七本书、七门手艺,如迷魂阵一般,在它的虚拟世界里,民国、国民党、军统依次崩溃。张大春老师以个人之力手撕历史,罗曼蒂克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让人看了心疼。

  历史的书写本质上是一种遗忘。对抗遗忘的办法是,我们总会记得那些没发生过的事。所有的这些罗曼蒂克都是新的,和革命的罗曼蒂克完全不同,它的目的是让历史变得陌生。它不断逃离某种话语的控制,并试图与之对抗,偶尔也会摆出一些奇怪的姿势。但这种努力从来没成功过,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罗曼蒂克作出了同样的选择,这是一次合谋。

  对物的迷恋

  《水浒传》(观剧)写得很厉害,而且口气很大,开篇就说自己是“九纹龙”。《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口气也很大,讲到一半,忽然跳出来说自己是“艺术片”。程耳导演有艺术家的自觉。在前作《边境风云》的片尾曲里,他写了一个歌词,“他们说这是最后的晚餐,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等等,这首歌在恐怖片《黑暗中的舞者》里比约克也唱过一遍,唱得更吓人。

  《罗曼蒂克消亡史》拍得很用心,虽然故事有一些费解。比如,陆先生惨遭灭门,他是怎么活下来的。反过来说,既然他那么轻易就被灭门,早就该被灭几百次了,他又是怎么当上黑社会大哥的。再比如,何必把日本妹夫、间谍、变态狂当作最大的包袱抖落出来?不是说“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么,凭什么要让日本鬼子也罗曼蒂克一下。这可能是逃离过程中一次灾难性的错位。

  《教父》是一部单纯的黑帮片,《罗曼蒂克消亡史》和它有点像,也在关键情节上致敬了《教父》,它们都讲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复仇永远是好的故事胚子,因为暴力和谋杀有了天然的正义性。《教父》特别罗曼蒂克。它的悲剧高度来自于理想主义的破灭。从第一句台词“我相信美国”开始,迈克尔·考利昂就和黑暗世界拔剑战斗,他一路打打打,也一步步被命运吞噬,终于堕落成黑暗世界的一部分。他和《百年孤独》里那个打纯金小金鱼的上校一个德行。

  《罗曼蒂克消亡史》想说另外一个事儿,所以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陆先生复仇的必要条件是日本鬼子投降,然后他才能在战俘营外枪杀未成年人。这非常不罗曼蒂克,当然这不重要。《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用心之处在于影片的质感,而质感来自于一个陌生的民国。

  影片的每一帧都在展示质感。穿长衫、一尘不染的陆先生(杜月笙还真就这样),暗藏机锋的家庭餐叙,装腔作势的电影明星,能拍一部《舌尖上的日本》的厨艺精湛的鬼子。慢悠悠的镜头和左小祖咒的庸俗音乐。如果说言情剧一般的《黄金时代》还有一些精神符号的话,《罗曼蒂克消亡史》折腾了半天,却抽取了民国最物质的一个平面,还说这是罗曼蒂克。这种想象力实在有些尴尬。

  对物的迷恋贯穿影片的创作,所以人物都不太像人。那个刨坑埋人时异常生猛的、单纯害羞的处男还有点戏,但陆先生等一群大佬和妻子、情人们都像是瓷娃娃摆件,他们的呼吸都是为了填满一个空间。但像地摊文学一样,这空间里一是空洞的政治,二是空洞的性。《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民国并没有突破任何早已画下的结构性边界,它早就在精心描绘“物”的时候停下来了。很遗憾,这一次的罗曼蒂克没有什么新鲜东西。

  《教父》的路径正好相反。那年头,意大利人在美国很受歧视,他们都是农民,只会做冰淇淋和馅饼,最后逼得去混黑道。它从不说自己是“艺术片”,也不追求质感,手枪就是手枪,杀完人扔地上,完事儿。电影里,他们一般只杀人,不刨坑。

  《罗曼蒂克消亡史》剧照

  结语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民国并不怎么罗曼蒂克,它反射出的不过是现实的庸俗和乏味。但是,这片子仍然比一些国产电影强好多,程耳导演也值得尊敬。在今后的民国故事里,两种罗曼蒂克仍然会同时存在,它们背后的逻辑也不会变。民国的时空还是挺大的,能讲很多故事,不着急。比如,蒸汽朋克风格就不错,民国也可以是蒸汽朋克的。

原标题:《罗曼蒂克消亡史》:民国为什么会是罗曼蒂克的?
责任编辑:西湖雨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