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产地的“秘密”:宜家无视《产品质量法》挑战中国规则,被指“伪亲民”

发稿时间:2017-09-18 11:4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林希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8日电(林希)涉嫌对国内消费者故意隐瞒信息,无视中国监管部门,残酷对待中国代工厂……继“2016年问题抽屉柜在北美致6名儿童死亡”事件后,国际家居巨头宜家(IKEA)又被国内一些消费者和业界专家质疑“三宗罪”,其商业文化被批“伪亲民”。


  宜家在中国已开设24家商场。

  涉嫌对国内消费者故意隐瞒信息
  宜家是来自瑞典的全球知名家具和家居零售商,声称以“为大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为愿景,产品一向标榜为顾客不断“降低价格”,“想确保宜家更加亲民”。

  宜家自1998年进入中国,宜家至今已在大陆开设24家商场。

  不过,中国青年网近期陆续接到一些消费者反映,宜家的商品在国内不标注代工厂的厂名厂址,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
  中国青年网记者在武汉宜家、北京宜家、济南宜家等商场调查发现,宜家的家居用品琳琅满目,大到床橱箱柜,小到锅碗瓢盆,一应俱全,所有宜家产品的生产者及地址都标注为宜家瑞典有限公司。仅从产品标识来看,似乎看不出供货来源有何不同。

  宜家销售的大杯,产地信息仅标注为“俄罗斯”。

  不过,在“产地”一栏,就大有文章了。如宜家售卖的一款“大杯”,据杯身贴有的标识,其生产者为“宜家瑞典有限公司”,产地标注为“俄罗斯”,至于俄罗斯何家工厂何处地址,再无信息。

  宜家售卖的“比萨三门鞋柜”,产地仅标注为“中国,浙江”。

  宜家商品产地在国外的信息模糊,产地在国内的同样语焉不详。如一款“比萨三门鞋柜”,外包装上标注的产地为“中国,浙江”,但浙江哪家工厂、地址在哪同样没有信息。
  记者现场拍下一套拉罕姆桌子的标签下单,当问到产地信息时,宜家接单员将商品信息输入系统,却怎么也查不到。这位接单员最后无奈地对记者表示,“查不出来,宜家是全球采购,质量标准都是一样的,是高于国内的……”
  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应“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产品质量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应当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我们还一直还以为宜家的商品都是国外生产的呢。留心看看,发现很多商品产地都在国内,只是具体信息没有。”不少消费者感慨,“我们被剥夺了知情权”。
  有宜家接单员解释,产地不注明详细的厂名厂址,“是怕有人找去仿造宜家的产品”。也有宜家接单员霸气回应:“如果你相信宜家,就选择购买。不相信就别买。”
  宜家对其商品的产品标识情况并非不知情。在记者拨打宜家客服核实相关情况时,接线员坦承,宜家的商品只会标注一个大的产地,但不会标注详细的厂名厂址,因为这是“商业机密”。
  记者就此咨询多位国内工商系统和质检系统相关负责人,得到的回应是,不管是进口商品还是国内商品,都应标注具体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否则就是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
  一位省会城市工商局消保处徐姓工作人员则在记者咨询时明确指出,宜家在“产地”信息中模糊标注是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的,不管是宜家的代工厂还是供应商,都应明确产地中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否则应该“下架处理”,具体应由辖区监管部门负责。
  北京瑞旭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奇瑞认为,作为跨国巨头,宜家不可能不熟悉中国法律,其商品产地信息故意模糊,可能是藐视中国规则,也可能是为了便于更好的销售。“比如消费者从宜家买了一种商品,本来感觉挺高大上的,结果一看生产厂家,就在中国的某个县城……”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真正对宜家有了深刻认知的时间节点是在2016年。当年6月,因为“夺命抽屉柜”事件,宜家宣布,在北美召回数千万个抽屉柜。但当时宜家表示,此次召回不涉及中国,因为这些抽屉柜符合中国柜类稳定性标准,符合中国的监管要求,而且“未听说中国有儿童因此丧命”。
  “此前,在我们眼里,宜家一直是亲民的温和形象,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武汉大学一位讲师感叹。
  涉嫌无视中国监管部门
  尽管不标注产地中的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违反了我国《产品质量法》,但中国青年网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宜家鲜有因此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案例。
  “对于宜家来说,其跨国巨头身份、产品质量标准高于国标,似乎成了在国内可通行无阻的理由。”一些消费者质疑,“难道因此宜家就可以无视中国的监管部门?”
  在2016年“夺命抽屉柜”事件中,宜家在中国表现得十分强势--拒不召回在国内出售的抽屉柜。后经上海、深圳等地消协,以及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各级政府部门不断约谈,多方压力之下,宜家才最终同意在中国召回抽屉柜。但很快又被爆出,召回期间,其问题抽屉柜仍在市场销售。
  更早之前,2012年8月1日,我国第一个针对儿童家具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 28007-2011正式实施。新国标中明确规定,产品不应有危险锐利边缘及危险锐利尖端,棱角及边缘部位应经倒圆或倒角处理,且倒圆半径不小于10mm。据广州日报报道,8个月后,在广州宜家商场仍有儿童床的床头和床尾立面仍保留尖角,只是加装了塑料防撞角……
  宜家何以在国内无惧监管?
  “宜家在中国一直是各地招商引资的香饽饽,这可能导致一些监管部门失语。”一位政界人士分析。
  产地的“秘密”
  宜家的产品究竟为什么产地信息笼统,不标注厂名厂址?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中国青年网记者决定深入其代工厂一探究竟。
  山东潍坊诸城市是有名的“木器之乡”,在石桥子乡,密集分布着五六家宜家的家具代工厂。如松源木业、顺合木业、顺达木业、舒尔木业(鹏飞木业)、兴旺木业等。
  记者调查了解到,宜家的这些代工厂自动化程度较高,从木材烘干到包装基本一条龙作业,但流水线过程中根无标注代工厂的厂名厂址环节,原因是“宜家没有这个规定”。
  一个小秘密是,每个代工厂都有一个编号,贴在每个家具背面不显眼处。比如顺达木业为22709,松源木业为18700。“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宜家可以通过编号对产品进行追溯,可以查出是哪一家代工厂生产的,哪一批次等。家具外包装上标识也会有这个编号,但消费者容易损坏。”多位代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然,大部分消费者对此一无所知。知道的只是宜家和代工厂们。宜家客服对此称,监管执法部门如果要求提供详细信息,就会提供。
  这一说法,记者在多家宜家的货品自提区也得到了验证,如一款木偶饰品,标注的“供应号码”为21576;再如一款“马库斯转椅”,其标注的供应商编号为“20759”。
  “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信息本来就不对称,宜家本应主动向消费者公开代工厂详细信息,以供消费者购物时作出准确判断。”有经济界人士认为。
  “北大纵横”曾披露,为了保证低价,80%中国市场销售的宜家产品都是国内生产的。不过,这一说法记者未能证实。
  宜家中国代工厂被要求“必须听话”
  “苦逼”是一位宜家代工厂相关负责人对生存状态的描述。“宜家的每一款产品都是全球竞价,谁的价格最低,谁就能接单。同时宜家又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所以利润极薄。”多位宜家代工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媒体爆出的宜家代工厂与宜家纠纷事件中,曾有国内代工厂控诉,除去原材料、水电费和工人工资后,生产一把椅子的利润不到8美分,折合成人民币只有5毛钱左右。
  据透露,宜家每年都会要求代工厂降低产品价格,甚至派人来检查流水线,有时也要求加设备,为的就是对成本压缩再压缩。
  “实际上他们的建议不一定有道理,但我们也得装作同意的样子。”一位代工厂的生产负责人感慨,因为宜家要求,“必须听话”。

  宜家在潍坊诸城的一家家具代工厂。

  一家宜家代工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能听话的原因是,宜家一方面不断地压低价格,一方面制定了很高的、很难达到的质量标准,而到底是否达到标准,全是宜家说了算。“代工厂如果不听话,宜家随时可以质量问题、不符合要求等名义索赔,搞得你倾家荡产。因为按照宜家的规定,商品出了质量问题,代工厂负全责。”
  “所以,宜家不让你干了可以;你自己不想跟宜家干了,不行。”上这位负责人苦笑。
  业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人士认为,宜家凭借品牌优势,隐蔽地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却因强大的话语权将自己置于安全高地。“宜家要求代工厂们必须听话,体现出了一种强烈掌控欲下的霸权色彩。”
  “给我的感觉,宜家的企业管理极度强势到残酷,我们代工厂被完全掌控了,只能卑微地活着。”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宜家代工厂相关负责人坦言。
  这位负责人不知道的是,宜家创始人和掌舵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因曾参与纳粹组织被指为其人生最大的污点。有外媒也早就指出,这对其性格以及宜家的企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位宜家代工厂负责人透露,经过近些年的洗牌,不少代工厂逐步死去。
  另一角度,宜家向来以价廉物美为卖点。但鲜为人知的是,因为对代工厂极端的压榨,宜家的毛利高得惊人。
  多位代工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售给宜家的家具价格,大部分不到宜家售价的一半。在松源木业,一位生产负责人就指着一把椅子告诉记者,他们售给宜家的价格为90元,而宜家在商场出售的价格是199元。
  多年来,宜家已在全球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有人评价,在发达国家,宜家是大学生等频繁搬家租客们的首选大众品牌,在发展中国家,它又成了品优价适的小资品牌代名词。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凭借温情脉脉的文化,宜家在青年群体中备受追捧,中国也成为宜家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宜家主打的是亲民牌,但是伪亲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一位退休教授认为,“温情、亲民背后,宜家对中国消费者隐瞒信息、区别对待,无视中国监管部门,压榨及残酷掌控中国代工厂,是对中国规则赤裸裸的挑战。”

责任编辑:李一冰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