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海归月收入6000元及以下者占比四成半 与心理预期有落差

发稿时间:2017-08-21 07:4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马昌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1日电(见习记者 马昌)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海归总数达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海归毕业回国,新增海归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预计增量。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才磁铁效应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海归潮的出现也让海归面临着的压力更甚于前。
  回国发展,方便团聚和情感文化因素是主因
  《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海归回国发展的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调查样本中70%以上的海归是独生子女。国内经济增长,政治稳定、饮食文化、国外经济形势不利、国内生活丰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过25%。
  另一方面,记者了解到,由于欧洲经济形势下行,许多国家一方面对海外留学生进行扩招,以教育产业化刺激本国经济,另一方面实行紧缩的外国人移民和工作政策,加之留学生在当地生活时间短,对当地社会了解匮乏,找工作缺乏基本竞争力,真正能留下来的外国留学生并不多,这也是造成海归潮的一个原因。
  优势难显,对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不了解
  《报告》)显示,海归就业劣势主要在于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回国错过校招季;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海投效率低下;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占比分别为65.9%、46.6%、45.3%、44.7%、41%。
  记者在采访发现,国内企业对海归的态度由以前的追捧,日渐转变为理性。曾在英国留学的李景歌(化名)说,个人认为,现在很多国内企业或在华的外资企业招聘时,海归和国内毕业生相比并不像以前那样受青睐,因为海归相比于国内毕业生而言,他们在国际视野和外语能力的优势上完全不能体现。
  同在英国留学的刘薇(化名)告诉记者,由于学制上的差别,很多国外大学和国内大学的毕业时间并不相同,提前回国参加招聘也不现实,当她毕业回国时,国内的招聘大多已经结束,因此选择的余地很小。她希望国内能举办更多针对于海归的专场招聘会。
  专业扎堆,留学投入和薪酬回报有落差
  据介绍,在英国留学一年的花费约为30至50万元人民币。而根据《报告》)显示,海归收入在6000元及以下的占比44.8%。在薪资待遇上,海归和国内毕业生实际上差别并不大。海归的薪酬回报和心理预期有落差。
  存在问题的还有专业扎堆现象,同样给海归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报告》)显示,在国外获得最高学位的主修科目中,商科居首位,占比近半数,为47.3%,与2015年相比,选择商科为主修科目的海归比例增长了12.1个百分点。据了解,虽然选择商科的海归越来越多,但并不是因为国内对商科人才的需求增加。
  从“黄金时代”到“镀金时代”,再到如今的“青铜时代”,随着留学普及,海归群体“去光环化”是必然趋势。因此,社会各方应给予海归群体更多的支持、宽容与理性,而留学人员需要调整心态,脚踏实地,适应海归常态化。

责任编辑:李一冰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