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王国庆:干部不要躲媒体 媒体要容忍他们偶尔说错

发稿时间:2017-03-13 08:19:00 来源: 红星新闻 中国青年网

  红星新闻:这次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是最多的,部长通道上,部长们也是排着队等待接受采访。信息越来越公开、新闻发布也越来越及时,您作为这么多年的观察者和亲历者,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王国庆:我在媒体工作了25年嘛,也当过驻外记者,也跑过两会,那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国内发生突发事件一般都不报道,对外也只是“后发制人”,国外舆论炒翻了,我们才四平八稳地去“以正视听”。2000年,我调国务院新闻办工作时,媒体的同行们希望我能推动解决一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缺位”“滞后”的顽疾。在此之前,虽然中央已要求建立新闻发布制度,但只有外交部做起来了,其他部委并没有动作。

  2002年8月,我们在井冈山开了一个部分省区市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研讨会,研究解决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怎么能抢在境外国外媒体之前报道出去。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就事论事不行,因为要在第一时间报道,首先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原始信息。当时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信息获取是个很大的问题。举个例子,曾经有一次在一省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中央外宣办的同志从国外媒体上看到了,并打电话请当地尽快提供情况。结果催了一次又一次,把地方外宣办的同志催烦了。接电话的同志说,你们别催了,我们领导说了,怎么给你们报还得研究一下!在这种情况之下,要解决突发事件的主动发声、主动报道问题,难度非常大。

  红星新闻:当时要解决这个问题,做了什么样的规定?

  王国庆:这个会议给了我们启示,要解决我们突发事件报道“缺位”“滞后”,必须先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新闻发布机制。各个省区市、各部门有了新闻发言人,所在地区、所在部门发生突发事件,就把他们的发言人先推到前面去,比如说沉船事件发生了以后,那人家肯定要找交通运输部。那交通运输部找谁呢?有个新闻发言人,找新闻发言人。所以新闻发言人他就着急了,就去搜集情况了。他只要搜集情况了,我们可以通过他获取信息。

  所以,在2002年底召开的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要建立三个机制,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突发事件信息反馈机制和三个层次的政府新闻发布机制。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机制是指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委局办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

  非典时候

  新闻发布真正运作起来了

  红星新闻:那么实际上新闻发布制度是什么时候才进入常态性的规范化运作呢?

  王国庆:2003年春天发生了非典。在遭遇突如其来的“非典”时,我们的主管部门“失声”了,权威信息“缺位”了,信息严重不对称,人们恐慌了,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也遭到了“重创”。我还记得,当年的4月3日卫生部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厅召开了通报“非典”疫情的第一场发布会。当时由于我国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也是不健全的,连最基本的病例数据都无法完整统计出来。那场发布会公布的信息并没有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一直到4月20日的那场发布会,完整信息才被公布。

  疫情透明了,信息对称了,老百姓也不慌了,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抗击“非典”。痛定思痛,大家都觉得及时主动的新闻发布非常重要。你看,“非典”之后,原来卫生部现在卫计委的新闻发布会非常频繁、很规范,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痛定思痛吧。

责任编辑:董容语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尾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