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因地制宜才能“厚爱一分” 雷菊芳委员建言民族地区脱贫

发稿时间:2017-03-10 20:3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刘喜梅

  

  全国政协委员雷菊芳。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0日电 (人民政协报记者 刘喜梅) “民族地区是我国未来反贫困的主要战场。”这是日前出版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7)》所提出的观点。也就是说,打赢了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才能消除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短板”当中的“短板”。

  “培养贫困地区的造血机制,才是帮助贫困民族地区脱贫的根本。”医卫界全国政协委员雷菊芳建议。

  在她看来,发展民族地区的医药产业,既可以守护当地居民的健康,还可以通过特色产业扶贫的方式,培养当地居民脱贫的造血机制。

  尼泊尔地区一份关于药用植物的绿色贸易手册,给雷菊芳带来了产业扶贫的启示。这份手册强调,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对药用植物采用立体化的种植,而对于这些药用植物的贸易,则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规则。

  在这种立体种植、绿色贸易的规则之下,药用植物的种植规模得到了扩大,生态环境不仅没有因为采挖得到破坏,相反地却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众多妇女儿童加入到药用植物绿色种植和贸易的行列中来,不仅获得了收入,消除了贫困,还提高了社会身份。

  雷菊芳告诉记者,医药产业,也是我国民族地区的重要资源。这个产业一头连着人文,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同样可以作为我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重要且可持续的资源。

  “比如,治疗风湿病的藏药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居民慕名前来。甚至不少外国人,宁肯在西藏排队等待一个月之久,也只是为了几次藏药浴。它们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收入,还发扬了民族医药的特色优势。”雷菊芳告诉记者。

  民族药材的种植同样如此。雷菊芳认为,民族药材作为年年都可以生长的植物,在其根植的土壤充分利用,可以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帮助当地居民消除贫困。

  不止一位委员说过,对民族地区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雷菊芳认为,这份“厚爱”也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民众的意愿播种脱贫的种子,它们茁壮成长,民族地区的穷根才真正消除了。

责任编辑:邹畅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