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于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9日电 (人民政协报记者 顾磊) 他抓起电话,摁了几个按键,急促地放下,脸带痛苦表情,用手指指自己的耳朵,然后摊开双手作无奈状。
3月9日,在驻地房间,于兵委员用这一如同默剧般的动作,向记者呈现聋人无法与健全人交流的苦恼。
残疾人群体有不同的种类,在无障碍方面,盲人与肢残者忧虑的是出行的问题;聋人主要是言语信息沟通方面的问题。
于兵有个好朋友,前段时间生病,去医院诊治。因为是聋哑人,无法与医生顺畅交流。短短数天,他因病重不幸离世。于兵想与医生交流,了解朋友生前的病情,同样无法交流。
这些年,于兵一直致力于呼吁加强针对聋人群体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朋友的离世让他在悲痛之余,更多地呼唤信息无障碍。
“飞机、高铁、汽车,很少有针对聋人的字幕提示,几乎没有手语翻译。去看病,医生与聋人无法交流,只能凭借自己经验去确诊。我们的无障碍建设应该着重解决此类问题。”于兵说。
他开出的“药方”是“订单式服务”。他建议设立类似12315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专业的手语翻译服务,以此打破信息交流障碍的藩篱。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聋人群体都可以在此平台申请服务。平台接受之后,登记后,派手语翻译上门进行标准化服务,结单后,再次登记和审计,合格的按照工作标准,由政府支付费用。”于兵建议,“这就是政府购买服务。”
同时,他呼吁电信运营商对聋人群体无障碍建设提供支持。因为聋人在通讯时不使用语音服务,更多地使用网络流量。于兵委员建议,运营商可根据聋人需求,用订单式服务的方式提供专门的流量通讯电话卡,为聋人提供便利与优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