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凯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8日电 (人民政协报记者 张春莉) “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与之相对应的城镇化进度加快。在这其中,出现了大城市病。”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如是表示,大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交通拥堵、住房昂贵、环境恶化、城市排污、社会治理等一系列矛盾的产生。
“集中起来归纳成这么一句话:城市人口增长超过原来城市的容量。根子就在于城市的承载能量与人口增长不匹配。”张兆安代表说。
事实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口、环保、安全等新一轮的压力纷至沓来,国内不少大城市都患上了“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大城市病”。对此,“限”成为一些城市的普遍做法,但似乎并不奏效。如何有机疏散大城市?治理大城市病之病根?
张兆安代表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使整个中国范围形成比较科学的城镇体系。特大、大型、中小城市,包括镇,要有比较合理的结构配置; 全国城市要有个合理布局。现在特大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相对较少。这对人口流动、布局带来失恒; 在中西部地区,要适当发展一些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要做到产业融合,解决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问题。这对个人、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发展都有益处; 解决好大城市病要多管齐下。从城市规划、角度、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都要知道:城市发展是有极限的,以此逐渐解决大城市病。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将对特大城市病起到化解作用。使人口分流,让非核心功能得到疏解。”张兆安代表列举,比如现在北京在做的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上海在做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
“解决大城市病就是要从区域联动发展,和全国的统筹协调发展这个角度比较好。”张兆安代表强调。
推荐